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中考复习专题:近代前期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1中考复习专题:近代前期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主题概述】近代化又叫现代化。它是指在科技进步的推动下,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演进变化的过程。它以经济上的工业化和政治上的民主化为主要标志。在中国近代,近代化也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背景下,中国的近代化要解决两大问题,即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其中民族独立是实现国家富强的根本前提。在中国近代史上,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华民族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挽救民族危机、实现国家富强(也可以称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成为近代中国人民的两大基本任务。因此,中国人民一方面反抗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国避免沦为列强的完全殖民地;另一方面,为了从根本上摆脱中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国家富强,近代前期中国社会的各个阶级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探索。其基本方法就是通过向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学习,来达到摆脱民族危机、实现国家富强的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近代各个阶级的探索实质上就是对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探索。其中主要包括地主阶级的洋务运动和资产阶级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在这个探索过程中,中国向西方学习先后经历了“技术-制度-思想文化”的逐步深入的过程。这些社会阶级和阶层的探索尽管取得了一些成就,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但是由于这些阶级本身的局限性,以及没有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解决好民族独立这个实现国家富强的根本前提,这也就注定了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近代化探索最终是要以失败而告终的。主题线索:地主阶级—洋务运动技术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变法政治资产阶级革命派—辛亥革命制度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新文化运动思想【课标要求】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近代化的艰辛探索对近代化的探索从技术、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层面,反映了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由浅入深,逐步深入2【基础主干知识整理】近代前期中国社会各阶级的近代化探索事件所属阶级目的探索层次洋务运动地主阶级通过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实现国家富强,维护封建统治技术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通过维新变法,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发展资本主义,摆脱民族危机,实现国家富强制度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通过革命推翻清朝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摆脱民族危机,实现国家富强新文化运动激进的民主主义者通过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抨击封建思想文化,推动思想解放,从而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思想近代前期中国社会各阶级的近代化探索概况活动基本情况主要内容(过程)作用、意义或评价洋务运动历史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为了维护清朝的统治,统治集团内一些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实现富国强兵,摆脱困境。目的:直接目的:富国强兵,摆脱困境根本目的: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主要手段:利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时间:19世纪60—90年代主要代表人物:在中央以恭亲王奕訢为代表,在地方上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性质:洋务运动发生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结果: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海军全军覆没,中国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创办近代民用工业建立近代海军兴办新式学堂详情见附表洋务运动的成就在军事工业方面,例如江南制造总局仿制的德国毛瑟枪,赶上了德国新式毛瑟枪的水平;它研制的无烟火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福州船政局制造的“平远号”战舰性能不亚于从外国购买的同型战舰。这都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防能力;在民用工业方面,轮船招商局在官款的支持下,发展迅速,湖北织布局的产品畅销国内,远销国外。民用工业的成就有力的抵制了外国经济的入侵。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只是单纯的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而不改变落后的封建制度是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对洋务运动的评价(1)性质:洋务运动发生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中,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2)洋务运动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所以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3)但是洋务运动引进了西3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洋务运动在历史上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戊戌变法历史背景: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洋务运动的失败说明单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使国家富强的办法行不通目的:通过维新变法,发展资本主义,达到摆脱民族危机、实现国家富强的目的主要手段:内部变法改革时间:1895年—1898年主要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维新变法运动结果: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戊戌变法失败(1)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以后,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各省举人上书清帝,反对议和,要求变法图强,史称为“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标志着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始(2)公车上书以后,康有为、梁启超创办《万国公报》(后改名为《中外纪闻》),通过介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情况,宣传维新变法;后来发起成立强学会,以《中外纪闻》为机关报。强学会的成立标志着维新派政治团体的形成(3)公车上书以后,康有为三次上书光绪帝,主张维新变法。光绪帝深受感动,让康有为全面筹划变法(4)1898年6月到9月,光绪帝按维新派意图,发布了变法令。主要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等等。因为1898年是旧历戊戌年,史称为“戊戌变法”,又称为“百日维新”(5)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软禁光绪帝,康有为、梁启超逃往国外,谭嗣同等六人被杀。戊戌变法失败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清朝大权掌握在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手中,光绪帝没有实权;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引起了顽固派的仇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说明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戊戌变法的作用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为辛亥革命的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辛亥革命历史背景:民族危机日益深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说明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目的:通过革命推翻清朝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道路,来达到摆脱民族危机、实现国家富强的目的(1)1894年,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成立了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2)1905年,由于国内出现了许多革命团体,为了统一革命力量,孙重伤提出了团结革命力量,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的主张,得到广泛拥护。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大会选举孙中山为总理,还通过了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帝国主义对袁世凯的支持,希望他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新的工具,于是采取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等手段对革命政权施加压力;混入革命政权内部的立宪派和旧官僚也趁机向革命党人进攻;袁世凯有北洋军队的支4主要手段:革命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1911年主要代表人物:孙中山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运动结果:推翻了清朝统治,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窃取。袁世凯建立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立民主共和国,改革土地制度的革命纲领,具体概括下来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中国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意义:同盟会的成立,大大推动了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3)中国同盟会创办了机关刊物《民报》,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为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的内容:民族主义,就是推翻清朝统治,解除民族压迫;民权主义,就是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民国政府,国民一律平等,总统和议员都由国民选举产生;民生主义,就是通过改革土地制度,解脱劳动者的贫困。(4)同盟会成立以后,在各地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但都失败。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发动武昌起义取得胜利,全国大多数省份纷纷响应,宣布独立。因为1911年是旧历辛亥年,史称为辛亥革命。宣布独立的各省代表在南京开会,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布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但是不久以后,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窃取。袁世凯建立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持,玩弄两面手法,对革命党人软硬兼施;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的妥协退让。从根本上说在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对辛亥革命的评价—辛亥革命到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从直接目的和结果来看,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反动统治,建立了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从这个意义上看,辛亥革命是成功的;但是从最终结果来看,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反帝反封建的人物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从这个意义上说,辛亥革命是失败的。新文化运动历史背景:①中华民国建立后,从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受到知识阶层,尤其是青年学生的欢迎;②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袁世凯,为实现独裁和专制,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提倡尊孔复古。新旧思潮发生了激烈的冲突;③以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人为代表的进步知识分子,通过对辛亥革命失败教训的认真思考,认为要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从根本上改造国民性。所以他们掀(1)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向尊孔复古的逆流展开猛烈的进攻。陈独秀发表《敬告青年》,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李大钊发表《孔子与宪法》,提出孔子是“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揭露袁世凯恢复孔教的目的是恢复专制;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提出写文章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新文化运动中对东西方文化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一直影响到后来。5起了新文化运动。目的:通过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抨击封建思想文化,推动思想解放,从而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主要手段:思想宣传时间:1915年—1918年主要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主要口号:“民主”和“科学”主要阵地:《新青年》性质: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批判封建文化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结果: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须言之有物”等主张,为新文学形式作出初步设想;鲁迅发表《狂人日记》,控诉封建专制统治的历史是“吃人”的历史,号召人民推翻“吃人”的社会。鲁迅把反封建的革命内容同新文学形式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3)1917年十月革命以后,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新的希望。1918年李大钊连续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颂扬十月革命。为了扩大宣传马克思主义,1918年底,李大钊等人在北京创办了》每周评论》。从此中国的先进分子用马克思主义为精神武器,教育和组织人民,将革命推进到一个新时期。附表: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及成就内容时间目的(
本文标题:中考复习专题:近代前期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903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