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中学语文教学法考试试题与答案
-.--中学语文教学法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1._____是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是人类文明的重要传递者和创造者。2.____________是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基础和源泉,是教师专业化的根本方面。3.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大都有其独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如:魏书生的______,张孝纯的________________;姚竹青的__________________等等。4.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中小学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国家标准。5.陶行知_______的教学法思想,后来受南开大学张伯苓校长启发,改为__________。6.陕甘宁边区的《中等国文》课本是由____________同志主持编制的。7.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指出,语文和数学都是基础,但_________是基础的基础。8.语文课程的综合性,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诸方面。9.___________是阅读能力的核心。10.语文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大致经历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11.写作教学过程既要规范,又要有所变化创新,既要考虑教师的______,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_________。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中学语文教学法:2.教师的内在形象:3.言语修养:4.写作指导: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简答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养?2.简答应养成哪些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3.简答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4.简答在作文讲评中,经常采用哪几种讲评方式?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1.你是怎样理解“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的?2.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主要途径和方法有哪些?你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中学语文教学法试题答案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1.教师2.教师个体专业化3.“六步教学法”“一体两翼”大语文教育观“教大语文,育小能人”4.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5.“教学合一”“教学做合一”6.胡乔木7.语文8.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习方法课程资源课程功能9.理解10.“探求-确立-改革-发展-创新”11.“导”“写”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1页2.12页3.261页.4.233页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24页-32页2.151页-158页3.197页-198页4.248页-250页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1.119页-121-.--中学语文教学法复习资料绪论主要观点:中学语文教学法是研究中学语文教学的规律和方法的一门学科。中学语文教学法的任务是向学生传授语文教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训练他们从事语文教学的基本能力和教学研究的初步能力,培养他们从事中学语文教学的兴趣和信念经及不断改革教学的意识。学好中学语文教学法的关键在于理论与初中相结合。广义地说,凡有语文教学就有语文教学法的研究。古代总结出许多大体符合那个时代要求,符合汉语文教学规律的经验,如集中识字,广泛阅读,多读多背,熟读深思,多作多改等等。中国近代现代的学堂,学习西方学校分门设科,中小学有了较为完事的课程结构。中学语言教学法以总结中学语文教学经验,探索中学语文教学规律为己任。规律,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规律,体现事物的必然性。中学语文教学法课要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使他们能够掌握最重要的教学方法和技能。问答题:语文学科有什么发展?⒈人类有了语言,同时也就有了语言教育。⒉文字产生之后人民对于母语的学习,就更为自觉。⒊19世纪末20世纪初,废科举,兴新学,陆续将各种书塾改为学堂,学习西方的课堂教学制度,语文(国文、国语)才单独设科,成为中小学的一门课程。哪些是我们要着重理解和探索的语文教学规律呢?⒈语文教学的性质和目的任务。⒉语文教学的原则。⒊中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编排。教学法的两种含义和之间的联系是什么?教学法的“法”有两层含义。一为方法论的含义,即我们对语文教学规律的认识和研究。第二层含义,是指语文教学的具体的方法、方式、技能和技巧。这两层含义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要在正确的教学思想的指导下,运用教学的各种方法、方式、技能、技巧;高超的、熟练的教学方法、方式、技能、技巧,才能较为充分地体现出正确的教学思想。怎样学好中学语文教学法?⒈中学语文教学法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应用学科。学好这门课,关键有在于理论-.--联系实际。⑴应当运用中学语文教学法的理论来分析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活动。⑵中学语文教学法课中所学的原理和方法,应当自觉地在教学活动中加应用。⑶多多了解和研究自己的学生,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中来分析自己的教学,从中领悟语文教学的理论和方法。⒉中学语文教学法又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运用诸多学科的成果,来解决中学语文教学的问题,推动中学语文教学的进步,它有着广泛而深厚的学科科学基础。这体现在⑴中学语文教学法属于教育科学范畴。教学育特别是教学论是其重要的理论基础。⑵中学语文课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心智活动的过程,心理科学就必然是中学语文教学法的重要的基础理论。其中教育心理学、语言心理学,以至于更具体的阅读心理,写作心理等都为语文教学法提供心理科学的依据。⑶语文专业的理论和知识,与中学语文教学法联系更为密切。例如,在普通语言学学到语言的本质与特征。它是约定俗成的。语词与概念与客观实体之间,并无必然联系。语文教学应当着力于语言材料的积累,敏锐的语感和良好的语言习惯的养成。⑷语言学的多种分支学科,对语文教学更有多方面的实际帮助。至于高等师范中文专业文学类各学科,也与语文教学有着密切关系。⑸美学、美育与语文教学的关系非常密切。一方面语文课本身——思想内容、体裁、结构、语言表达、风格……都是美的,都是按美的法则营造的,要让学生会欣赏、受陶冶。另一方面,语文教学过程,应是师生共同创造美的境界的过程。⑹像哲学、政治学、伦理学、社会学等都和中学语文教学法有各种不同的联系。⒊语文教学是社会性极强的一种教学活动。母语的学习,始终是在社会应用之中进行的。以引导学生趋其长而避其短,必须培养学生在社会生活中感受、领悟、辨别和吸收语言的自学意识。要学好中学语文教学法,必须树立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观念,多种学科综合交叉的观念和与社会语言应用相联系点的观念。第一章主要观点:“语文”作为一个学科名称,是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正式确定使用的。中国历史上的语文教育,是综合在以儒家经典为基本内容的混合型的教育之中。“语文”的名称的演变。①最初,“词章”、“中国文学”或“中国文字”。②梁启超1906年前后创办长沙女子学堂,就将这一学科为“国文”。③“五四”运动以后,在小学、初中设“国语”,高中仍沿用“国文”。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语文学科是学习其他各门学科的基础。明确认识语文学科的基础。它对学生今后长远的(可理解为“一生的”)学习和工作,都会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人们学习母语的过程:小孩子学说话,不是靠理解,而是靠记住和模仿。模仿、记住、积累、应用、纠错、领会、吸收、理解,交互作用,往复循环,学习语言大体是这样一个过程。学习语言绝不是先理解后应用的一个简单的过程,而是在-.--运用语言中学会运用的过程。学语文必须积累大量的语言感性材料,字、词、句、篇,都要有较丰富的积蓄。学语文必须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和敏锐的语感。善于积累语言材料,有良好的语言习惯和敏锐的语感,是一个人语文水平高的一个重要标志。忽视语文教学实践性的特点,满足于教师讲学生听,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一大痼疾。问答题:什么叫语文?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到纸面上的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就叫“语文”。怎样理解“工具”的?①语言,就是作为人类的主要交际工具而产生而发展的。②语言是人类表达思想、交流思想的工具,又是人类思维的工具。对语文学科的性质,可以怎样表述?以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听话、说话能力为主要目的和主要内容的文化基础课。为什么不称为“工具课”或“基础工具课”?因为⑴语文是工作和学习的基础工具,但工具的范围很广。⑵另外,语文作为交际工具,是与其表达的思想、文化内涵密切结合在一起的,故而“工具课”的提法,又容易产生脱离思想文化内涵的“纯工具”的误解。所以对语文学科性质的界定,可以分三个层次加以说明:语文学科是基础课——是工作与学习的基础,是学习其他各学科的基础。语文学科是文化基础课——指其饱含思想文化内涵。语文学科是以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听话、说话能力为主要目的和主要内容的文化基础课。语文学科有什么特点?⒈语文学科具有技能性和实践性。阅读、写作、听话、说话都是技能——能力。能力只有在亲身反复练习反复实践中才能获得。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学习语言,这是任何时候人学习语言的必由之路。然而,语文教学中这样一个重要特点,却常常被忽视,所以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语文教学实践性这一特点。⒉语文学科具有思想性和人文性。⑴从语言表达和思想内容的关系来看。语言在任何时候都离不开它表达的内容——思想。语言工具不同于其他工具。语文是思维的工具,是交流的工具。唯其是这样的工具,就更加突出了这门课的思想性和人文性,就更加要求按语文学科的特点去体现它固有的思想性和人文性。要学好语文,只学语文形式和语文规则是不能奏效的。⑵语文不仅仅是符号,它是文化,是民族文化无所不包无微不至的体现。由文质兼美的范文组成的语文教科书,饱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人文内容——社会生活和人生哲理,历史的画卷和个人心灵历程,多方面表现的世界之美、人生之美、思辨之美、语言之美。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指语文教学中的文化物质——文化知识和文化精神,它与语文课的思想性溶在一起,构成一种精神力量,渗透在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首先是语义,而后是语境,再是社会内容和相关知识,历史文化背景,再则是主体的人生观、世界观,再则是是民族心理特征,以及审美心态、情趣和美的发现与欣赏。⑶从语文教学过程来看。读写听说的教学过程,是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水乳交融密不可分地互相为用的过程。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核心是通过语言理解内容的能力。从写作教学看,要让学生明白“以意为主”,“意在笔先”的道理。⑷从运用语言的态度与作风看。在读写听说教学中习贯穿着态度与作风的教育。一个人在读写听说中的表现,能显示出思想水平和文化修养。如在阅读中扎实认真,既尊重书本又不囿于成说。⒊语文学科具有社会性和综合性。人们是在社会生活中学习语言的。有一个在社会生活中学习语文的广阔背景,有一个语言自然习得的基础。这是语文学科一个很突出的特点。语文学科的综合性也来源于语文作为交际工具的本质属性,并且与语文学科的社会性有密切联系。语文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巨细无遗、无微不至地表现着大千世界。它渗透一切,故而它是综合性最强的一个学科。从学科外部关系看,每个学科都是用语文表达的,每个学科都包含有语文教育的因素。从学科内部关系看,语文教学目标是多元的综合的,核心是读定听说能力的培养,围绕这个核心,德育、智育、美育的目标交织综合,互相促进,紧密联系。语文教学的综合性,其实也正是语文教学的丰富性。语文学科的社会性和综合性,为语文教学提出了什么课题?⒈我们要充分估计学生在社会生活中语文习得的基础。⒉语文教学的综合性带来了丰富与灵活。⒊要搞好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活动的联系与配合。根据什么确定学科的目的任务?⒈国家的教育方针和胡关的教育法规。⒉学科的内容和特点。⒊社会需要。⒋学生的年龄特征。正确理解中学语文学科目的任务应注意什么?⒈培养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是语文学科的基本任务、基本目标,是语文教学问题的中心所在。⒉语文学科要增进学生的知识,要发展学生的智力,要陶冶审美情趣,要进行社会主义的和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这些都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⒊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实践性,摒除
本文标题:中学语文教学法考试试题与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134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