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海湾扇贝的养殖一、生物学特性(一)分类地位海湾扇贝属于软体动物门瓣鳃纲、翼形亚纲、珍珠贝目扇贝科海湾扇贝属(二)地理分布海湾扇贝分布于大西洋西海岸,从加拿大南部的新斯科舍半岛,经美国的科德角向南延伸至新泽西州和北卡州,多栖息在有大叶藻的浅海海峡和内湾。1982年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引进到我国,发展成为我国北方浅海养殖的支柱产业之一,并在东海和南海部分海区也取得了生产试验的成功,扩大了海湾扇贝的地理分布范围。(三)外部形态特征贝壳中等大小,多呈圆形。成体一般壳长63毫米,壳高62毫米,壳宽27毫米。左右壳较突。右壳表面灰褐色或浅黄褐色,左壳颜色较淡,接近白色,生长纹明显;两壳皆有放射肋18-20条,肋较宽而高起,肋上无棘。中顶,前耳大,后耳小。具浅的足丝孔。二、生态习性(一)生活习性1、栖息环境在原产地,海湾扇贝稚贝多分布于有大叶藻的内湾,在底质较硬的浅海海底,均能发现成贝分布。2、生活方式在自然海区,海湾扇贝用其左壳平躺在海底。幼贝的足丝比较发达,常用足丝固着在大叶藻或砾石上,张开双壳,外套触手伸出壳缘,借助鳃滤食。当遇到外界环境变化,不利其生活时,会自行切断足丝,快速煽动双壳,借助喷射出水流的反作用力,作短距离的游动。3、水质要求水温:成体海湾扇贝忍耐水温的范围较广,可忍受水温为2-32℃。当水温在18-28℃时,生长较快。盐度:海湾扇贝对盐度的忍受能力也较强,生存的盐度范围为18-43‰,适宜盐度范围为21-35‰,最适盐度为23-27‰。溶解氧:在正常元污染海区,溶解氧一般大于4毫克/升。pH:7.8-8.3透明度:非大风期的透明度在60厘米以上。悬浮物多,水质混浊,透明度太低的水域,对海湾扇贝的生长和生存都不适宜。水流:流速在10-40厘米/秒较为适宜。流速太小,不利于水的交换,饵料供应不足;流速太大,海湾扇贝在养殖网笼中的稳定性差,影响其生长。耐露空能力:因海湾扇贝双壳闭合不严密,难以保存体内水分,所以耐露空的能力比其他贝类差。因此,种苗运输通常使用袋装干运法,但必须尽量保持湿润,运输时间应在6小时以内。如超过6小时的长途运输,宜用双层塑料薄膜袋和泡沫塑料箱相结合包装,,袋内充氧,并在包装箱内加冰袋(或矿泉水瓶装海水冷冻)降低温度。水深:大潮期干潮时,水深在7-20米均可。(二)食性1、可供作贝类幼虫饵料的单细胞藻类的基本条件2、海湾扇贝育苗合适的饵料藻类的选择:在海湾扇贝亲贝育肥期间,因水温低,可选用褐指藻或小新月菱形藻作为亲贝育肥的饵料;而幼虫最好的饵料是等鞭金藻、叉鞭金藻。扁藻、硅藻等都可作为辅助饵料。因为混合饵料比单一饵料效果好。光合细菌,能够充分利用育苗池中的硫化氢、氨氮、有机酸及其他有机污染物,作为菌体生长、繁殖的营养成分,具有降低水中氨氮、生物耗氧量、化学耗氧量,改善水质的作用;光合细菌本身,营养价值高,也可作为辅助饵料投喂。3、单细胞藻类的培养技术单细胞藻类生长:5个时期(延缓期、指数增长期、相对生长下降期、平衡期和消落期)单细胞藻类生产性培养技术:容器的洗涤和消毒、海水的处理、培养液的制备、生产性培养技术(温度调节、光照调节、盐度调节、充气与搅拌、生长繁殖检查等)4、食量:海湾扇贝的摄食量与个体大小、水温、饵料的丰富程度等有密切的关系,在适温范围内,水温越高,新陈代谢越旺盛,滤水能力越强,摄入的饵料量则越多。在育苗室里,只要提供适宜的水温,则可不间断地过滤水体中的饵料。摄入的多余饵料,形成假粪排出体外。(三)生长与年龄海湾扇贝具有生长快、生产周期短的特点。3-5毫米的商品苗,经过15天左右的海上培育,达到1厘米以上,即可移入网笼中培育;再经过1个月左右,壳高达到2-2.5厘米,即可移入养成笼中养成。8月下旬至9月上旬,水温适宜,饵料丰富,贝苗达到2厘米以上,移入养成笼。此后,扇贝生长快速,平均壳高月增长达1.5厘米左右。10月份之后,壳高增长慢于体厚的增长。至11月下旬(如山东胶州湾、莱州湾,河北海域),壳高已达到5厘米以上,可进入收获季节。年龄:海湾扇贝为一年生的贝类,春季培育的苗种,到第二年春季产卵后大批死亡。(四)主要敌害生物最常见的肉食性捕食敌害生物有红螺、海星、三疣梭子蟹和日本鲟等;壳蛞蝓舔食稚贝;涡虫类能将小扇贝裹死后而食之。蟹奴的寄生和豆蟹的共生,也影响海湾扇贝的摄食。某些附着生物,如石灰虫、贻贝、筒螅、滨海鞘、玻璃海鞘、复海鞘、藤壶和牡蛎等,大量附着于养殖笼或贝体上,阻碍了水体的交换和饵料的获得,也严重地影响生长,甚至造成海湾扇贝的死亡。在育苗池中,生物敌害也较多,常见的种类有尖鼻虫、游捕虫和桡足类等。三、繁殖习性1、性别海湾扇贝,为雌、雄同体,其生殖腺分为两个区:雄性生殖(精巢)在前腹部外;雌性生殖腺(卵巢)在后,靠近闭壳肌处。通常性腺部位,表面具一层黑膜,当性腺成熟时,黑膜逐步消失。卵巢呈橘红色,精巢呈乳白色。精巢和卵巢彼此没有完全隔离,并具有1个共同的输出管。2、繁殖季节海湾扇贝在黄渤海,一年有两个繁殖期,即春季的5月和秋季的8月下旬至9月中旬。通常用性腺指数变化来判断繁殖期,性腺指数计算方法为:性腺指数=性腺重量/软体部重量×100%在生殖季节,性腺指数越高,性腺发育越接近于成熟。黑膜消退,卵巢呈暗红色,精巢呈乳白色,是性腺成熟的外观表现。生殖结束时,性腺指数明显下降,性腺由透明逐步萎缩退化。3、繁殖年龄海湾扇贝为一年生,性成熟年龄1,即当年达到性成熟。性成熟生物学最小型个体为壳高2.2厘米。8月底至9月中旬,大、小个体均见排放精卵。4、产卵、排精方式亲贝在室内育肥和促熟期间,当有效积温达到150-200度·日,并且水温处于产卵的临界水温(18-20℃)以上时,稍经刺激(如大换水、将亲贝移入新鲜海水的采卵池、干露或稍升温),即会排放精卵,精卵在海水中自行受精。5、产卵量、精卵大小、形状根据生产性育苗统计,在一个生殖群体中,平均每个亲贝(壳高5.0-6.0厘米),一次可产卵50万-70万粒。其产卵量与亲贝个体大小有关,同时还与环境条件、年龄及亲贝肥满度有关。在一个繁殖季节内,总产卵量大约为一次产卵量的3倍。卵子呈圆形,直径为63微米左右。卵子的大小和质量,与亲贝的营养储备和性腺成熟程度有关。产卵的同步性,对育苗生产是十分重要的。对于群体来说,虽然处于相同的水温和饵料丰富程度等环境条件下,但是个体间性腺发育和成熟程度仍然有着较大的差异,为控制产卵的同步性带来困难。目前较为实用的办法是,在接近达到有效积温之前,按照亲贝性腺发育的不同程度,分成3级:性腺黑膜消退,卵巢变成橘红色的将为产卵者为一级;靠近闭壳肌处的性腺表面黑膜开始消退,透过黑膜能见到开始变红的卵巢为二级;性腺发育差的为三级。按性腺发育等级,进行分池育肥促熟。通过这样处理,可提高亲贝的利用率和采卵量,也可提高孵化率。因为性腺未成熟的个体,会把已排放到水体中的卵吸入并以黏液包裹,形成假粪排出,使卵子失去孵化能力。同时,尚未完全成熟的个体,也因性诱导而早产。6、发生与生活史在水温23℃的条件下,17小时发育成担轮幼虫;23小时发育到“D”形幼虫,此时幼虫壳达到完整,铰合部直,平均壳长98微米左右;第9天,在足的基部两侧各有1个平衡囊(俗称眼点),平衡囊由小变大,颜色越来越深,面盘开始缩小,足发达。这预示着开始附着变态,幼虫具有匍匐爬行和游泳双重功能,称匍匐幼虫,此时幼虫平均壳长为180微米左右,投放附着基;第11天,面盘完全萎缩,长出后生壳,完成变态;在水温为23-24℃的条件下,稚贝平均日增长30-40微米。在投放采苗器12-14天后,稚贝平均壳高达500微米,这时可以降温出池,平均日降温1-2℃,并维持在17℃,等待销售。四、海湾扇贝的全人工育苗技术海湾扇贝能够在我国沿海持续发展养殖,首先是由于创建了全人工大批量苗种繁育技术体系,每年全国要依靠全人工培育出稚贝近100亿粒。(一)亲贝的选择与育肥、促熟技术1、亲贝选择技术(1)亲贝来源亲贝的质量,是育苗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亲贝来源(产地)是首要的环节,不同养殖海区亲贝的质量不同,应选择生活在无污染、饵料丰富、水清、水流畅通、养殖密度低的海区养殖的成贝作为亲贝。在秋季收获之前,选择个体大、肥满、附着物少的个体,按每层20个挂在深水区越冬。在山东南部海区,因水温较高,适于亲贝越冬。(2)亲贝选择标准用作亲贝的海湾扇贝要求壳高5-6厘米的一龄贝;体质健壮,活力好,外套伸展并紧贴壳口,无损伤,无病虫害;壳面比较洁净、光滑。如遇有石灰虫、海鞘或牡蛎等附着生物,必须彻底清除,同时应检出韧带受损而错壳者。(3)亲贝的用量根据每个亲贝的采卵量、孵化率和培育水体,预计购买亲贝用量。一般按每立方米水体60个亲贝,除在育肥期间剔除小贝、残贝和死亡个体外,在采卵之前能保持40个/米3水体即可满足要求。(4)亲贝运输技术育苗多在早春低温季节。如短途运输,运输时间不超过5小时的,先将亲贝冲洗干净,装入编织袋,扎紧袋口,以减少水分的流失。装车后上面应铺盖塑料布或篷布,防止阳光直射,保持湿润;如超过6小时的长途运输,宜用双层塑料薄膜袋和泡沫塑料箱相结合包装,,袋内充氧,并在包装箱内加冰袋(或矿泉水瓶装海水冷冻)降低温度,并用胶带纸封箱。2、亲贝的促熟培育技术(1)亲贝入池的时间一般按稚贝出池计划的时间,提前60天将亲贝移入室内培育池。育肥和促熟,是同步进行的。亲贝入池时间不宜太早,一般在春节后,即2月中下旬至3月上旬;亲贝培育期,约3-4周。如果亲贝过早在春节之前入池越冬,不仅增加了管理成本,而且往往还会增加亲贝的死亡率。同时,易感染疾病或因饵料营养不全面而影响性腺的发育,卵的质量差,降低了孵化率,增加了幼虫在培育过程中的死亡率。(2)亲贝培育方式和密度培育密度:80-100个/米3水体培育方式:采用多层网笼或单层浮式网箱为培育容器。蓄养初期,采用多层网笼或单层浮式网箱均可。当水温上升到15℃以上时,应采用单层浮式网箱蓄养,即将网箱浮在水深30厘米左右的水层中蓄养。此法的优点是:浅水层中饵料丰富,氧气充足;亲贝的代谢产物、残饵等可沉积在底层;有利于清除死贝和池底积污;亲贝接近成熟时,不易受到刺激。(3)升温技术亲贝培育时,水温是影响贝类性腺成熟的主要因子。海湾扇贝的生殖腺发育程度与产卵量的多少和积温有直接关系。在3月上旬(水温2-3℃)入池的亲贝,积温达到450℃时成熟较好;在3月中、下旬(水温4-6℃)入池的亲贝,积温达到400-420℃时成熟;而在4月中旬(水温10℃左右)入池的亲贝,积温达到280-300℃就可成熟。亲贝在升温促熟中,达到积温产后的卵,往往孵化率较高,孵化后的幼虫成活率也较高。反之,即使大量产卵,孵化率和成活率都是非常低的。有效积温指生物学零度以上的水温的日累加值。可用下式计算:Y=Σ(T1-To)Y——有效积温℃;T1——培育水温(℃);To——性腺发育生物学零度。有效积温即等于培育水温减去发育生物学零度后的总和。贝类的生殖腺成熟后,只有达到某个特定的水温才能产卵,这个水温称为产卵的临界水温。海湾扇贝产卵的临界水温是18-20℃。临界温度既是产卵水温,也是生殖腺发育的最适水温。升温方法在生产中,3月中旬亲贝入池(水温4℃左右),稳定2-3天后,开始升温。每天升温1℃,当水温升至14-15℃时,稳定3-4天。以后每天再升温0.5℃,当水温升至18℃时,再稳定数天。水温升至18℃时具体稳定多少天数,应根据性腺发育程度、积温情况和计划采卵日期而酌情确定。(4)饵料投喂技术亲贝入池后,要提供充足优质的饵料。饵料的种类及数量,对亲贝育肥和性腺发育有显著的影响。常用的饵料有三角褐指藻、小新月菱形藻。有条件时可添加金藻、扁藻。混合饵料效果更好。饵料不足时,应适当补充螺旋藻粉、小球藻及淀粉、蛋黄等。在育肥过程中,随着水温的升高,亲贝摄食量增大,而要及时加大投饵量。可从海湾扇贝直肠粪便情况(直肠膨鼓、粪便连续的,说明投饵量足够)、有无假粪
本文标题:海湾扇贝的养殖技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103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