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19高考模拟卷9Word版含解析
1、国学经典《三字经》警示后人“子不孝,父之过”。先秦时期儒家认为,父子之间应是“父慈子孝”,而汉武帝以后则强调“儿子要绝对服从父亲”。从先秦时期到汉初的这些变化反映了()A.先秦儒家思想已被否定B.西汉儒学独尊地位形成C.儒家伦理观念得到强化D.汉代家庭关系日趋紧张2、秦汉是中国大一统国家格局的形成时期,社会各领域都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变化。下列叙述属于这一时期变化的是()A.通过考试选拔行政官员的制度形成B.贵族血缘政治基本上被官僚政治所取代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D.“工商食官”的经济制度冲击农耕经济3、宋太祖曾说:“五代诸侯跋扈,有枉法杀人者,朝廷置而不问。人命至重,姑息藩镇,当若是耶?”针对这种现象,他所采取的措施是()A.设枢密使管理军事以分割宰相的权力B.地方司法人员由中央委派文官担任C.各州公文须知州和通判联合署名才有效D.设提刑按察使司管理地方的事务4、元代在地方设行中书省,在划区时突破以山川地理自然环境划分疆界的故套,这时的区划“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合湖南湖北为一而洞庭之险失”。这种区划规制的主要意图是()A.防止地方据险割据B.整合资源发展经济C.因俗而治加强管理D.完善基层行政组织5、康熙五十五年(1711年),热河行宫正式更名为“避暑山庄”,每年四月开始避暑塞外,乾隆在位期间,“避暑山庄还是重要的政治舞台,其重大政治活动、日常生活多方面体现了游牧与农耕文化的整合”,据此推断,“避暑山庄”这一舞台有利于()A.满族全国性统治地位确立B.各民族政治地位平等的实现C.长城对外防御功能的增强D.统一多民族国家局面的巩固6、张鸣在《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写道:“唐代进一步完善了三省宰相制度,而且为了防止各机构之间的扯皮,实行了宰相集中议事制。三省长官和其他参与决策的官员,集中到门下省开会,开会的地点被称为政事堂。”这说明唐朝()A.权力中心转移到了政事堂B.三省之间扯皮的现象被杜绝C.皇帝的决策失误彻底消失D.三省职能逐渐趋向混同合一7、君主专制是古代中国政治的一大特色。对于下面三个朝代的中央机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皇权至上的执行力度被不断削弱B.相权由相互牵制演变为相对集中C.皇帝独尊、皇位世袭在元朝更明显D.三代中央机构的职能被不断强化8、东汉时,察举制逐渐形成了由本乡名士主导的乡闾品评的传统,乡闾清议成为大族扩张势力的工具。曹魏时九品中正制形成,中正官由政府委任,把私人品评变作官家品评,强迫乡闾清议与政府一致。由此可知,九品中正制实行之初()A.有利于维护中央集权B.克服了察举制的弊端C.更加注重德行的考查D.不利于选拔有用人才9、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下列与“此项制度”直接相关的是()A.“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B.“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C.“以吏部不能审定核天下人才士庶,故委中正铨第等级”D.“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10、汉武帝时,刺史巡察郡国以“六条问事”考查郡县长吏。第一条是诏问“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另外五条分别是打击地方豪强“侵渔百姓,聚敛为奸”、“怒则任刑,喜则淫赏”等行为。这一举措的主要目的在于()A.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B.限制土地兼并,削弱豪强势力C.阻止农民破产,增加政府收入D.防范官员腐败,稳定社会秩序11、“明成祖简翰林官直(值)文渊阁,参预机务,有历升至大学士者。……至仁宗而后,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偃然汉、唐宰辅,特不居丞相名耳。”从材料可以得出()A.明太祖没有参照元朝的政治制度B.内阁官员的权力呈加大的趋势C.明朝内阁与汉唐宰相都有决策权D.中书省与内阁均影响皇权加强12、“最高命令称上谕:一种是明发上渝,一种是寄信上谕。寄信上谕是清代特有的,……直接由皇帝军机处寄给受命令的人。譬如给江苏巡抚的上谕,直接寄给巡抚……后来凡是紧要的事,差不多都用寄信上谕发出了。”清朝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A.做好政令的保密工作B.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C.提高行政效率D.加强对官员的监察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节,以朝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亲缘网络的伦理要求,是敦睦亲戚的孝道。于是,周人统治的机制,取得了道德的意义。——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材料二我将我享(祭献),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保佑)之。仪式刑(效法)文王之典,日靖四方。伊嘏(伟大)文王,既右飨(祭献)之。我其夙夜,畏天之咸,于时保之。——《诗经·周颂·我将》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人统治的机制”是什么?概括这种机制在当时的积极作用。2.结合所学,概括材料二《周颂·我将》所蕴涵的主要意义,综括指出材料一、二所反映的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中央集权制度作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特色,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材料一秦朝郡县制结构示意图材料二……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故秦、汉以降,天子孤立无辅,祚不永于商、周……郡县者,非天子之利也,国祚所以不长也;而为天下计(利)[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一》材料三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工律》中这样的内容:为器同物者,其小大、短长、广亦必等。即使在官营手工业系统,这样讲究标准化的要求,也是值得重视的。《工律》还规定,县和工室由官府有关机构校正其衡器的权、斗桶和升,至少每年应当校正1次。——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o秦汉魏晋南北朝卷》材料四两千多年来,不管王朝如何更迭,不管哪个民族掌握政权,这种政治制度和统治形式都一直延续下来。它既有助于打破民族间的隔阂和地区间的分裂割据状态,又有助于每个民族内部和不同民族之间的政治凝聚力的形成。这是中国各地区、各民族有如百川归海、日益统一的政治基础。——张岂之《中国文明史十五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地方行政架构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郡县之制的历史作用及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的根本原因。(3)根据材料三,概括秦朝统一度量衡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积极作用。(4)综上,谈谈你对中央集权制度的认识。答案1.C解析:先秦时儒家倡导的“父慈子孝”体现了父子间的双向关系,而汉代儒学主张“儿子要绝对服从父亲”则体现了“父为子纲”的三纲思想,这是儒家伦理观念强化的结果,C项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C。2.B解析:试题分析:A不对,通过考试选拔行政官员的制度完全形成是指隋唐时期科举制度形成并发展;C不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是以清朝雍正设立军机处为标志;D不对,“工商食官”制度是周代,尤其是西周春秋时期工商业发展的基本制度;B符合题意,秦朝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地方官员不得世袭,由皇帝任免,表明贵族血缘政治基本上被官僚政治所取代。点评: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把全国都纳入国家政治体制之中,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3.B4.A解析:命题人考查的是元朝的行省制度.材料表达的主要意思是元朝的行省划界人为地打破自然区域之间的山川之险,实行犬牙交错的区划原则,使山川之险完全消解、地方实行割据的地理基础丧失.A项符合题意;元朝行省划界的做法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与整合资源发展经济无关,排除B项;C项说法与材料主旨相违背,排除;材料信息不能体现完善基层行政组织,排除D.故正确答案为A。5.D解析:根据材料中的“避暑山庄还是重要的政治舞台,其重大政治活动、日常生活多方面体现了游牧与农耕文化的整合”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避暑山庄这一舞台有利于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故答案为D项。满族全国性统治地位早已确立,且与避暑山庄无关,排除A项;清朝时期没有实现各民族政治地位平等,排除B项;清朝时期长城不再承担对外防御功能,排除C项。6.D7.B解析:图示主要展现了皇权与相权的关系,分析其变化可知,古代皇权至上的形态不仅未被削弱,反而不断强化,A项错误。唐朝三省六部制下的相权被一分为三.,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宋朝在“二府三司制度”之下实行群相制”,相权被进一步分割,各个机构之间相互牵制,皇权进一步得到强化;在元朝的“一省制”下,中书省的长宫是宰相,这是相权的一次重要反弹,导致元朝后期相权威胁皇权,政局动荡,B项符合题意。在中国封建社会,皇位世袭,皇帝一直处于独尊的地位,排除C项。图示主要展现了中央机构的变化,没有涉及行政职能的强化问题,排除D项;故正确答案为B。8.A解析:9.D解析:材料大意为穷苦子弟可通过参加科举考试,用知识改变命运,成为人上人。D描绘了通过科举考试高中之后春风得意之情。A描写的是宗法制的特点;B描写的是汉朝察举制;C描写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10.A11.B12.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寄信上谕是清代特有的,……直接由皇帝军机处寄给受命令的人”,直接由皇帝军机处,毫无疑问清朝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所以本题答案选择B.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另外,“寄信上谕”当然不是监察机构,所以不能选D.加强对官员的监察。13.1.分封制和宗法制。稳定政治秩序,维护政治联系2.以乐歌形式歌颂周文王的功绩。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神权与王权相结合。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信息“封君与周王室”“宗族纽带”“亲戚”“亲缘网络”等概括作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信息“于是,周人统治的机制,取得了道德的意义”从政治方面分析作答。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仪式刑(效法)文王之典”“伊嘏(伟大)文王”作答;第二小问综合材料一、二,运用所学知识回答即可。14.(1)秦朝地方行政机构是与秦朝中央行政机构相配套的,机构完备,结构严密,各司其职,相互制约,工作效能高。(2)历史作用:有利于社会安定;任用有才能的人管理百姓,以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克服了分封制的弊端,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根本原因:适应了小农经济发展的需要。(3)措施:对器物有标准化的要求;政府机构对衡器要定期校正。作用:有利于公平交易,促进商品贸易的繁荣和统一市场的形成;有利于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加强中央集权。(4)中央集权制度是与小农经济相适应的政治制度,符合中国历史发展趋势,它有效维护和巩固了国家统一,有助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有利于中华文明的延续。
本文标题:2019高考模拟卷9Word版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068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