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说课稿-沪科版(优秀教案)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说课案兖州市第九中学孙志刚一、教材分析㈠、教材内容要点:、认识凸透镜及其作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㈡、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是光的折射的一个应用。它是在学生对生活中常用的透镜及其成像情况,获得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带着问题,用探究的方法研究的内容。本节的主要内容,就是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的活动,在认识凸透镜的基础上找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让学生在全过程中自主研究,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而培养科学研究方法,得出清晰的凸透镜成像规律。㈢、教学目标《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对本部分的要求是“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确定本节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知道凸透镜及其作用。()知道凸透镜所成像的虚实、倒正、大小与物体位置的关系,进一步理解虚、实像概念。.过程与方法()能在探究实践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通过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学习从物理现象中总结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器件中的物理学原理。()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有主动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的精神。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的探究过程。、教学难点让学生在自己的实验数据中发现成“放大实像”和“缩小实像”的物距范围。二、学情分析凸透镜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器材。但学生对凸透镜及作用的认识仅局限于放大镜、老花镜等,比较片面,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教学方法这节课综合应用学案导学、分组实验、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四、课前准备学生:完成学案“自主预习”部分教师:每组器材:蜡烛、激光手电、焦距不同的两个凸透镜、火柴、光具座,手电筒五、教学过程设计㈠、检查预习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本环节的目的有两个:()对课前预习情况进行检查,起到对课前预习的督促作用;()通过学生预习的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程度,进一步确定课堂教学的重点。本节知识点中的“凸透镜的作用”和“凸透镜成像规律”由于需要器材,学生课前无法完成,所以在课堂上重点处理这两个知识点。(二)、科学探究、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要求学生按照学案的提示完成课本小实验:()按照课本图用激光手电照射凸透镜,记下观察到的现象;()光线经凸透镜后向主光轴,凸透镜对光线有作用。学生通过手中的器材,可以教轻松的完成任务。在学生完成任务后,让学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对照光路画出光路图,并在图中标出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本题的目的是让学生对凸透镜的有关概念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完成下列光路图:让学生对凸透镜的作用有进一步的认识,并熟练掌握凸透镜条特殊光线的作图方法。()如何找出一凸透镜的焦距?本题的一个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焦点和焦距,学生可以通过手电筒或太阳光等平行光源找出凸透镜的焦距。另一个目的是为接下来的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做好准备。、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设置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透过凸透镜观察周围远处、近处不同的物体。要求学生描述一下看到的现象。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对刚才现象的观察和成像情况的了解,你还想知道些什么?”生可以较容易的描述看到的现象。实验中看到远处的物体是倒立的、缩小的,近处的物体是放大的、正立的像。这样设计使学生经历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并简单描述所观察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对奇妙现象的观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对刚才现象的观察和成像情况的了解,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表达自己想知道的问题,例如: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放大的像?缩小的像在什么情况下形成?为什么会出现倒立的像?左右颠不颠倒等等。教师首先明确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去探究了解,由于时间关系,这节课我们就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有关问题进行探究,其余问题留在课下和今后的课中加以解决。()、猜想与假设让学生思考:根据刚才看到的现象,凸透镜可以成大小不同的像,那凸透镜成不同的像和哪些因素有关呢?学生可以轻松的得出和物体的远近有关;()、进行实验在学生得出成像特点和物体的远近有关后给学生介绍一下实验室常用来研究凸透镜成像的仪器——光具座。介绍蜡烛、透镜的摆放问题,并让学生结合课本“加油站”进一步认识物距和像距。在学生明确物距像距概念后,学生分组试验。将学生分成四个大组,第一组负责找到个放大像;第二组负责找到个缩小像;第三组负责找到个倒立的像;第组负责找到两个正立的像,并将相应的物距、焦距等数据填入表格中。像的特点物距焦距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加以解决,或请完成较好的同学协助解决。教师选取几组同学的数据在黑板上填写。各组完成本组的实验后,还可以进行其他组的探究。但正立组的同学始终无法在光屏上得到正立的像。教师引导其他三组也来试一试,无法完成后,引导学生思考:既然无法在光屏上得到正立的像,把光屏拿掉,通过透镜看,会看到什么情况呢?学生拿掉光屏后观察,以此引出关于虚像的分析讨论。()、数据分析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讨论凸透镜成不同的像时,物距和焦距之间有什么规律。学生在讨论后可以得出成各种不同像时的规律,在综合结论时学生对于大于倍还是倍焦距可能存在疑问和不足,在这里可设计两个问题:①让学生将成倒立放大像时的物距和成倒立缩小像时的物距比较,都大于焦距,但大的程度是否相同?②将蜡烛在略小于倍焦距处经过倍焦距向略大于倍焦距处移动,让学生观察像的变化。()拓展与交流在学生完成成像规律的总结后,让学生动手研究以下问题:①把蜡烛分别放在焦点和倍焦距处,观察所成的像,并思考蜡烛放在倍焦点处为什么不成像?②将凸透镜半遮住,观察成像有何变化。③将蜡烛逐渐向凸透镜靠近,观察成像大小及光屏的位置有何变化。第一个问题让学生认识在焦点上不成像、在倍焦距处成等大的像,并引导学生并讨论这两个点作为分界点的作用,认识“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加深学生对成像规律的理解。第二个问题将凸透镜半遮住,透过光线变少,所成的像会变暗,并不像学生想象的变成一半,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凸透镜成像原理;中考中要求学生理解像距和物距的定性关系,第三个问题将蜡烛逐渐向凸透镜靠近,可让学生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物近像变大变远、物远像变小变近”的道理。(三)、小节、总结本节课自己有什么收获?、对本节课的学习还有什么疑问?(四)、自我检测学生完成学案中“自我检测”部分。(五)、布置作业完成课后自我评价与作业学习是一件增长知识的工作,在茫茫的学海中,或许我们困苦过,在艰难的竞争中,或许我们疲劳过,在失败的阴影中,或许我们失望过。但我们发现自己的知识在慢慢的增长,从哑哑学语的婴儿到无所不能的青年时,这种奇妙而巨大的变化怎能不让我们感到骄傲而自豪呢?当我们在学习中遇到困难而艰难的战胜时,当我们在漫长的奋斗后成功时,那种无与伦比的感受又有谁能表达出来呢?因此学习更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只要我们用另一种心态去体会,就会发现有学习的日子真好!如果你热爱读书,那你就会从书籍中得到灵魂的慰藉;从书中找到生活的榜样;从书中找到自己生活的乐趣;并从中不断地发现自己,提升自己,从而超越自己。明天会更好,相信自己没错的!我们一定要说积极向上的话。只要持续使用非常积极的话语,就能积累起相关的重要信息,于是在不经意之间,我们就已经行动起来,并且逐渐把说过的话变成现实。
本文标题: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说课稿-沪科版(优秀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249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