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考情分析】这是古代诗文阅读的必考题,除了2016年,主观题是一道翻译题,一道问答题,各4分,2014年到2019年均为翻译题,分值由7分增加到8分。是分值仅次于大小作文的重要题目,而且近几年题目难度均不小,一般同学都难以做到字字落实。同学们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四、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广东省高职高考语文总复习PPT课件: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第一章文言文阅读四、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广东省高职高考语文总复习PPT课件: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第一章文言文阅读四、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广东省高职高考语文总复习PPT课件: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第一章文言文阅读四、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广东省高职高考语文总复习PPT课件: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第一章文言文阅读四、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在《大纲》中“古代诗文阅读”第四小点有明确要求: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鉴于考试所选的文言文语段是“课外”的和“浅易”的,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大纲》对翻译的要求:准确无误,忠于原文,不随意增减内容。翻译的原则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按原文词义、词序,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文言文的题目是对文言综合能力的考查,考生平时应该熟练掌握各种实词、虚词和句式,并能对文章的大意有准确的把握,才能在文句的艰涩处融会贯通,从而跨越难点,争取更多分数。另外,掌握辨析考点的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翻译评分是有得分点的,下面我们将全面来学习如何争取得分,避免失误。【考纲解读】【知识梳理】一、文言文翻译的要求文言文翻译要符合“信、达、雅”的标准。“信”是指翻译要准确无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雅”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内容,符合原文的写作风格。二、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在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翻译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句不顺畅,还应该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子意思尽量完美。三、文言文翻译九字法1.留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地点、职称、器具等,可以照写不翻译。例如:庆历四年春,藤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2.补补出省略成分等。例如:审谛之,短小,黑赤色,顿(觉)非前物。(《促织》)翻译时,必须在“顿”字后补充出“感觉”等意思的动词。3.删删去不译的词。例如: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夫”,句首助词,只起到将要发表议论的语法作用,无义。翻译时必须删去。4.换在翻译时把古词换成现代词。例如:而翁归,自与汝复算尔。(《促织》)翻译时,“而”应该换成“你的”;“翁”应该换成“父亲”;“汝”应该换成“你”。5.调翻译时,应该把一些句子的词序作适当调整。例如:蚓无爪牙之利。(《劝学》)本句是用“之”字,把定语“利”(“锋利”的意思)后置,“之”字无义。翻译时,应该把它调整为“蚓无利之爪牙”(调整后,“之”是结构助词“的”的意思)。6.选选用恰当的词义翻译。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常见,因此选用恰当的词义进行翻译,是文言文翻译的难点。例如: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促织》)“顾”是一个多义词,它共有八个义项:①回头看;②看;③探问;④拜访;⑤顾惜、顾念;⑥考虑;⑦但、只是;⑧反面、却。本句中的“顾”应该选用“但”或“只是”来翻译。7.译翻译实词、虚词、活用的词和通假字。例如:百越之君,俛首系颈,委命下吏。(《过秦论》)本句中,“俛”是通假字,通“俯”,“俛首”即“俯首”,翻译时必须译出。8.固固定格式的固定译法。例如: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本句中,“得……乎”是古代汉语的固定格式,现代汉语的固定译法是“恐怕……吧”或“莫非……吧”。9.意译文言文中运用比喻、借代、引用等句子,如果直译后意义不明确的,应该改为意译。例如: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鸿门宴》)本句中,“毫毛不敢有所近”直译的话,翻译为“(连)秋天里鸟兽刚长出来的细小的绒毛都不敢接近”,这样翻译,就不便于理解了,所以,要改为意译,翻译为“连最细小的东西(财物)都不敢占有”。四、文言文翻译的失误形式(一)不需翻译的强行翻译在文言文中凡是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帝号、年号、器物名、度量衡等,在翻译时,可以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不用翻译,因为这些词一般都无法与现代汉语对译。例如: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烛之武退秦师》)译成:晋国侯王和秦国霸主包围郑国,因为郑国对晋国无礼。(二)以今义当古义有的词语随着社会的发展,意义已经变化了,有的词义扩大,有的词义缩小,有的词义转移,有的词感情色彩变化,有的名称说法改变。因此,要根据原文的语境确定词义,切不可以今义当古义。下面几例翻译都是不妥的。1.例如:是女子不好……得要求好女。(《西门豹治邺》)译成:这个女子品质不好……应该再找个品质好的女子。2.例如: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苏武传》)译成:使者听了很高兴,按照常惠说的来辞让单于。3.例如:(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黔之驴》)译成:老虎咬断驴子的喉咙,吃完驴子的肉,才到树林中去。4.例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译成:先帝(刘备)不认为我卑鄙无耻。这四句翻译均犯了以今义译古义的毛病:例1的“好”属于词义扩大。在古代是指女子相貌好看,而现在指一切美好的性质,对人、对事、对物都可以修饰限制。译句应改成“这个女子长得不漂亮”。例2的“让”属于词义缩小,在古代汉语中既可以表“辞让、谦让”之意,又可表“责备”之意,而现在只用于“辞让、谦让”的意思。译句中的“辞让”应改为“责备”。例3的“去”是词义转移,由古义“离开某地”的意思,后来转移为“到某地去”。意义完全相反。译句中的“才到树林中去”应改为“才离开”。例4的“卑鄙”属于感情色彩变化。在古代这个词是中性词,指地位低下,见识浅陋。现在是贬义词,指人的行为或品质恶劣。译句中以今义当古义,应改为古义。(三)该译的词没有译出来例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成:以蔺相如的功劳大,拜他为上卿。译句没有把“以”译出来,应当译成“因为”,也没有把“拜”译出来,应当译成“任命”才算正确。(四)词语翻译得不恰当例如: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过秦论》)译成:不爱惜珍珠宝器肥田沃土。译句中把“爱”译成“爱惜”不当,“爱”有爱惜之意,但在这个句子中是“吝啬”的意思。(五)该删除的词语仍然保留例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译成:从师学习的风尚也已经很久不存在了。译句中没把原句中的“也”删去,造成错误。其实原句中的“也”是句中语气助词,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在翻译时,完全可以去掉。在文言文中有些只表示停顿、凑足音节,或者起语气作用的助词,或者起连接作用的虚词,它们没有实在的意义,虽然在原文中是必不可少的,但在翻译时,因为没有相当的词可以用来表示它,应该删除不译。比如表示判断的“者”和“也”或“……者也”“……者……也”,在翻译时应该从译句中去掉,并在适当的地方加上判断词“是”。(六)省略成分没有译出文言文中,有的省略成分没有必要翻译出来,但有的省略成分必须翻译出来语意才完整。例如: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赤壁之战》)译成:孙权给群臣看,没有谁不吓得改变了脸色的。句中的“以”后面省略“之”,指代曹操的书信,而译句中没有译出来,应该在“孙权”的后面加上“把曹操的书信”,语意才显得清晰完整。(七)该增添的内容没有增添在翻译时,有时为了文句符合现代汉语习惯,必须增添一些内容,才算恰当。例如: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赤壁之战》)译成:现在刘表刚刚死亡,两儿子不团结。在数词“两”后面加上量词“个”,语气才显得流畅。再如: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译成:因此,先主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他。译句中在数词“三”后加上量词“次”字,意思才完整。(八)无中生有地增添内容一般说来,文言文翻译必须尊重原文的内容,不能根据个人的好恶增添一些内容,以至违背原文的意思。否则,就会造成失误。例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译成:很多人在一起走,肯定有品行高洁、学有专长、乐于助人并且可以当我老师的人在里面。译句中的“品行高洁、学有专长、乐于助人”在原句中没有这个内容,是翻译者随意加进去的,应删去,才符合原句的意思。(九)应当译出的意思却遗漏了没有把全句的意思说出来,只说出了一部分意思。例如: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译成:孔子说:“学习后要复习,不也是很高兴的事吗?”译句把“时”的意思漏掉了,应该在“复习”前加上“按时”二字,才是意思完整的译句。(十)译句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在古代汉语中,有一种倒装句,这种句子在翻译时,一般说来,要恢复成现代汉语的正常句式。例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成:寻找人可以出使回报秦国的,没有找到。这个句子翻译得不妥,因为原句是定语后置,在翻译时必须把定语放回到中心词前面,正确的翻译是:寻找可以出使回报秦国的人,却没有找到。再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译成:蚯蚓没有爪子和牙齿的锋利,筋骨的强壮。这个译句没有按定语后置的特点来译,正确的翻译应该是: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壮的筋骨。【典例精析】【例题1】(2019年广东高职高考题)(见前)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会关中有警,邻州听民出避,弃孩婴满道上。(4分)(2)有壬善笔札,工辞章,欧阳玄序其文。(4分)【答案】(1)适逢关中有危急情况,邻近各州听任百姓外出躲避,道路上到处是被弃的儿童和婴儿。(2)有壬善于书信,工于辞章,欧阳玄为其文写序。【例题2】(2018年广东高职高考题)(见前)17.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续因口说六百余人,皆分别姓字,无有差谬。(4分)(2)使者大怒,以为门卒通传意气,召将案之。(4分)【答案】(1)陆续立即回答说有六百余人,还分别说出他们的姓名,没有差误。(2)皇上的使者大怒,认为门卒通传消息,要召他来审问。【试题分析】(1)要落实“因、余、皆、分别”等字的意义,而(2)“以为、案”的落实要注意,尽量直译,字字落实。【例题3】(2017年广东高职高考题)(见前)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2)讲罢,孝怡异之,向博士说,举学尽惊。【答案】(1)这个孩子的才能,是其他学生都比不上的,他最终一定会有很大的作为。(2)(祖莹)讲完,孝怡觉得这事太神奇了,就告诉了博士,整个学堂的人都非常惊讶。【试题分析】“才器、诸生、及”的理解,“异”是意动用法、“举”的理解。【同类比较】(2016年广东高职高考题)(见前)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所制墨有定直,酬弗当,辄弗予,故他肆之屦恒满,而其门落然。【答案】(他)所制的墨,有预定的价钱。报酬不合适,就不卖。所以,别人的店铺里人总是满满的,而他的店铺里人却很稀少。【试题分析】“直”通“值”、“辄、他肆、落然”的理解。【对点训练】(一)【答案】人们不赞美管仲的贤明,却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试题分析】“多”字是翻译该句的关键。“多”:数量大,与“少”或“寡”相对,形容词;在该句中活用为动词,意为“称赞、赞扬”。1.将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翻译成现代汉语。管仲曰:“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画线句子。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
本文标题:广东省高职高考语文总复习PPT课件: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第一章文言文阅读四、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270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