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阶段性测试题9 人民版选修1
阶段性测试题九戊戌变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18世纪下半期,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到19世纪40年代,工业革命完成。工业革命对当时中国的影响是()A.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B.打开了中国的门户,推行“门户开放”政策C.中国的台湾岛被割占,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D.中国的贸易中心由广州转移到上海解析:本题适用排除法。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是19世纪40年代,当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尚未产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是19世纪90年代,故A项错;推行“门户开放”政策的是美国政府,时间是19世纪末,故B项错;割占台湾岛的是日本,故C项错;只有D项是正确的。答案:D2.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直接促使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其标志是()A.《应诏统筹全局折》的呈递B.强学会的成立C.《中外纪闻》的创办D.“公车上书”解析:“公车上书”是维新派第一次明确提出改革政治制度的主张,维新变法从一种思潮转化为政治运动。教材对该事件有这样结论性的表达,所以不难选择。答案:D3.19世纪中期,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开始出现民族危机,先进的中国人迈出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其主张是()A.提倡“师夷长技以制夷”B.猛烈批判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C.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转向宣传民主共和D.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解析:根据题干的时间和内容可以判断是林则徐、魏源等人的主张。答案:A4.尽管明治维新对日本历史的影响极大,但是却不是日本近代史的开端。日本官方近代史的开端是1894年,这是因为这一年()A.日本开始维新变法B.日本打败了中国C.日本称霸于西太平洋D.日本开始了获利最大的战争解析:日本由于发展较晚,力量较弱,无力通过大规模的殖民掠夺和贩卖黑奴获得原始资本积累,但通过甲午中日战争,获得的2.3亿两白银完成了资本积累,而这场战争始于1894年,结束于1895年,故D项对而B项错,应选D项。答案:D5.下图为拿起武器保家自卫的高山族战士。这是由下列哪个条约引起的现象()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解析:考查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注意“高山族”生活在台湾省,《马关条约》的签订引起了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回答。答案:C6.19世纪八九十年代,李鸿章在为格致书院所出考题中,曾问到西方测温、测热、测电的方法,问到西方平弧三角与《周髀算经》的关系,问到西方关于64种化学物质在中国语言为何物……这说明当时的中国人()A.开始开眼看世界B.坚持“中体西用”C.普遍接受西式教育D.关注西方科技解析:李鸿章是洋务派的代表,所问的问题都属于西方科学技术方面的,故选D项。A项是指林则徐;材料没有涉及“中体西用”方面,排除B项;C项与史实不符。答案:D7.“甲午一战,天朝再败于东邻维新之岛国日本,举国深感耻痛,中国知识精英痛定思痛之余,在文化自觉上又进一层。”——金耀基《文化自觉、全球化与中国现代性之构建》。当时“中国知识精英”的着眼点是()A.经济的现代化B.器物的现代化C.制度的现代化D.精神的现代化解析:由材料中“甲午一战中国知识精英……在文化自觉上又进一层”可知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他们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故选C项。答案:C8.保国会的宗旨是“保国、保种、保教”其中保“教”指的是()A.天主教B.路德教C.儒教D.佛教解析:有人把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占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称为儒教。答案:C9.维新派和顽固派就教育制度曾展开过激烈的论战,但他们也有一致性,这主要指维新派的教育制度与顽固派的教育制度的相同点是()A.都是培养所需人才B.都主张读“五经”、“四书”C.都主张发展西式教育D.都主张培养多种人才解析:由于维新派披上了儒家的外衣,把西方的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结合起来,故也主张学习“五经”、“四书”。答案:B10.晚清有御史上奏称:“近日人心浮动,民主民权之说日益猖獗。若准各省纷纷立会,恐会匪闻风而起,其患不可胜言。”这个奏折针对的是()A.太平军B.洋务派C.维新派D.义和团解析:本题适用排除法,A、B、D三项都没有成立学会进行舆论宣传,只有维新派有这样的活动,故选C项。答案:C11.中国近代有本书出版后屡遭毁禁,1917年再版时作者题记:“光绪辛卯(1891年)初刊于广州,各省五缩印,甲午奉旨毁版,戊戌庚子二奉伪旨毁版,丁巳冬重刊于京城,戊午秋七月成,更生记。”据此判断这本书是()A.《新学伪经考》B.《天演论》C.《革命军》D.《新青年》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甲午年是1894年,戊戌年是1898年,丁巳年是1897年,庚子年是1900年。C项出版于20世纪初,D项发行于1915年;B项《天演论》是维新变法时期由严复翻译的介绍进化论的著作;A项《新学伪经考》是康有为的著作,意在为维新变法运动提供理论依据,因而受到顽固守旧势力的反对。A项为正确答案。答案:A12.“因为所产生的每一物种的个体比可能生存的多得多,遂各生物间便经常不断地发生生存斗争,所以,任何生物如果能以任何方式发生纵然微小但有利于自己的变异,它在复杂的而且时常变化的生活条件下,将会获得较好的生存机会,因而它就自然地被选择了。”为将上述思想引进中国做出重大贡献的是()A.魏源B.康有为C.严复D.梁启超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变异、自然地被选择”等信息可判断出此思想应是进化论,把进化论引进到中国的是严复。答案:C13.在百日维新期间,谭嗣同自述“京居既久,始知所愿者皆虚一无可冀(期望)。慨念横目,徒具深悲。平时所学,至此竟茫无可倚。”这段话表明谭嗣同()A.放弃了变法维新救国救民的抱负B.脱离群众,找不到变法的出路C.悲观失望,准备向顽固派妥协D.对维新派不满,开始转向革命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理解该段文言文材料,“茫无可倚”尤其反映了谭嗣同对于变法没有强大的依靠力量而感到前途茫然的一种心态,故应选B项。答案:B14.“他如学校建而智士日多,议院立而下情可达,其制造、军旅、水师诸大端,皆其末焉者也。”这一言论最有可能出自()A.封建顽固派B.地主阶级洋务派C.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D.资产阶级革命派解析:解读材料关键信息,从材料“议院立而下情可达”可知该派别主张设立议院,为早期维新派主张,选择C项。答案:C15.史学研究受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与影响。下表所列为1949~1978年间国内史学界发表的关于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专题研究论文数量,它反映了这一时期学者们研究的不均衡性。表中“丁”指的是()研究专题论文数量(篇)甲722乙287丙614丁96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戊戌变法D.辛亥革命解析:1949~1978年属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以及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学者们侧重对农民阶级、工人阶级或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性活动的研究,对上层资产阶级的变法研究比较少。据此推断,图中“丁”应当指的是戊戌变法,故本题选C项。答案:C16.保国会成立后,维新变法运动在全国迅速高涨,这主要是因为()A.保国会以救亡图存为号召,宣传变法,符合时代要求B.保国会在各省府县设立分会,扩大了影响C.光绪帝支持保国会D.保国会维护清朝统治,得到广泛支持解析:维新变法运动之所以在全国迅速展开,主要是因为他们把救亡图存与维新变法相结合,与当时的时代要求相吻合,所以能够在全国迅速高涨。答案:A17.我国古代史学家在研究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得出了“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模糊结论。近代以来,受西方影响,率先打破这一懵懂历史观的是()A.毛泽东提出的“双百”方针B.李鸿章、张之洞等的洋务思想C.李大钊、陈独秀等的社会主义思想D.严复、梁启超等的维新思想解析:严复、梁启超等的维新思想指出社会是不断前进的,没有体现“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选择D项。答案:D18.戊戌变法虽然只进行了103天,但对中国影响巨大。从促进近代化进程的角度看,戊戌变法最深远的历史影响是()A.确立了维新思想的主导地位B.促进了民主共和思想的形成与发展C.开创了新的时代风气、社会舆论和思想观念D.有助于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的结合解析:戊戌变法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维新志士的宣传和主张及其实践活动,起到了开阔眼界、解放思想的作用,使近代文化教育事业获得了较快发展。维新派提倡文明的生活方式,产生的影响很大,它所开创的新的时代风气、社会舆论和思想观念是留给后人的最可贵的精神遗产。答案:C19.早期维新派认为“习兵战不如习商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这实际上是主张()A.实行君主立宪制B.独立发展民族资本主义C.仿效西方,实行变法D.与西方国家进行战争解析:从材料中的信息,“振兴商务”可知早期维新派在经济上的主张是发展资本主义。答案:B20.钱穆在某篇文章中谈到:“清末人却一意想变法,把此制度也连根拔去。民国以来,政府用人,便全无标准,人事奔竞,派系倾轧,结党营私,偏枯偏荣,种种病象,指不胜屈。”钱穆所谈到的“此制度”当指()A.科举考试B.君主专制C.纲常伦理D.中体西用解析:材料中“此制度也连根拔去”“民国以来,政府用人,便全无标准”说明科举制度被废除后,政府也失去了选官用人的标准,从而说明科举考试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选拔人才,故本题选择A项;B项清朝不可能推翻君主专制;C项和D项不符合题意。答案:A21.康有为曾说:“设上下议院,无事讲求时务,有事集体会议,议妥由总理衙门代奏。事虽议于下,而可否之权仍操之于上,庶免泰西君民争权之弊。”这种观点主张()A.议院独立于政府之外B.议院功能在于限制君权C.议院是朝廷咨议机构D.议院由民选,君民共治解析:由材料“可否之权仍操之于上,庶免泰西君民争权之弊”可以看出,康有为并不主张以议院限制君权,故B项错误;由材料“议妥由总理衙门代奏”可知,康有为认为议院应在政府控制之下,故A项错误;议院是如何产生的,材料并未涉及,故D项错误;材料说的是议院的建议可以为皇帝提供参考,最后决策权仍然在皇帝手中,故正确选项为C项。答案:C22.变法维新的呼声早在19世纪60年代初期就已经酝酿,但只有到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它才发展成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其社会条件不包括()A.“瓜分豆剖”的民族危机日益加深B.“举步维艰”的民族工业初步发展C.“揭竿斩木”的农民运动初显端倪D.“自强新政”的洋务运动进展缓慢解析: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答案:D23.下列言论摘自郑观应的《盛世危言》,其中体现维新思想的是()A.“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B.“道为本,器为末,器可变,道不可变”C.“共和必排孔,孔孟之道,灭亡之道也”D.“中学其本也,西学其末也,主以中学,辅以西学”解析:维新思想的含义是不仅仅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还要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而B、D两项要求仅仅是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只有A项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所以A项体现了维新思想。C项是新文化运动中激进资产阶级的思想。答案:A24.康有为在研究儒家经典基础上撰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出版后不久便被清政府毁版,其根本原因是这两本书()A.学术观念不符合史实B.推崇光绪帝而批评慈禧太后C.损害了孔子的威信D.有力地冲击了顽固守旧势力解析:此题考查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这两本书宣传的核心思想是维新变法理论。其主张的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对封建顽固势力构成了威胁。答案:D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第25题18分,第26题18分,第27题16分,共52分)25.(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中国出现了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家……他们所提出的维新主张有了明显的资产阶级特征。这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具有了比较明确的国家主权观念。反对外国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阶段性测试题9 人民版选修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694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