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第三次月考)试题
-1-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第三次月考)试题考试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细胞物质组成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都以离子的形式存在B.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都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C.所有细胞都含有脂质D.所有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2.下列关于细胞中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高温使某食物蛋白因肽键被破坏而变性,进一步使它的结构变得伸展、松散而易被消化B.溶酶体膜上的蛋白质有可能通过修饰从而不被其中的水解酶水解C.细胞识别与糖蛋白中蛋白质有关,与糖链无关D.运用盐析法分离出的蛋白酶活性丧失3.下图是生物体内几种有机物组成以及它们各自功能的关系图,m1、m2、m3、m4分别是大分子(M2不是大分子)物质M1、M2、M3、M4的组成单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相同质量的M1和M2被彻底氧化分解,则M1的耗氧量多B.细胞中的有的M3具有调节生命活动,有的M3具有催化化学反应的功能-2-6.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被台盼蓝染液染成蓝色的细胞,其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B.核膜上的核孔是RNA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自由进出细胞核的通道C.生物膜系统包括叶绿体类囊体膜,也包括视网膜、口腔黏膜等D.真核细胞中有维持细胞形态的细胞骨架,细胞骨架与物质运输等有关7.下列关于1、2、3三个框图内所包括生物的共同特征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A.3中生物是异养生物,且都含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染色体B.2中生物不都具有染色质、核仁结构,伞藻和烟草都含叶绿体C.1、2、3都能合成蛋白质,且一定含有DNA和RNAD.1中生物一定没有中心体,且细胞壁成分都相同8.21世纪初,科学家利用X射线衍射图谱分析核糖体,发现催化肽键形成的位点仅由RNA组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相关B.核糖体上的RNA可能具有催化作用C.核糖体完全水解可以得到氨基酸和核糖核苷酸D.核糖体中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其中形成的肽键可表示为“-CO-NH-”C.m3和m4之间的区别主要是五碳糖和碱基的种类不同-3-9.红细胞膜中的Na-4-+/K-5-+—ATPase(ATP水解酶)的功能是水解ATP吸收K-6-+。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将D.不同的M4在结构上的区别主要是m4的连接方式不同-7-红细胞细胞质置换成高浓度的K-8-+溶液,并将其置于极高浓度Na-9-+的环境中,就发生了如图所示4.北京大学医学部研究表明,在调控肝脏葡萄糖和脂类代谢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FAM3A编码的-10-的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一条含224~235个氨基酸的多肽。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11-A.实验过程Na-12-+、K-13-+跨膜运输应该属于主动运输A.在肝脏中,O2由肝细胞的细胞膜无糖被一侧扩散到有糖被一侧B.该多肽中的O原子数等于各氨基酸中O原子数-肽键数C.该多肽能促进肝脏细胞中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这一过程中只有水的生成,没有水的消耗D.磷脂和胆固醇是构成肝细胞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均含有C、H、O、N、P5.下列关于有机分子中的单体和多聚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磷脂分子是以碳链为骨架形成的多聚体B.淀粉水解产生葡萄糖时会消耗水分子并合成ATPC.RNA的单体是核糖,DNA的单体是脱氧核糖D.相同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结构、功能未必相同-14-B.上述生理过程还需要ADP和PiC.该实验过程中离子浓度梯度驱动了ATP的形成D.该实验证明了不同环境条件下,同一种酶既可以催化ATP的水解,也可以催化ATP的合成10.如图为细胞中某些结构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与事实相符的是()A.结构甲的膜上可附着核糖体,并对产生的多肽进行加工B.结构乙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其基质中分布着大量的色素和酶C.结构丙是细胞的“动力工厂”,且内膜的蛋白质含量高于外膜D.结构丁的选择透过性与物质②的种类和数量有关,与物质③无关11.下列有关生物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A.检测氨基酸的含量可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检测,呈紫色B.向花生种子匀浆样液中滴加3滴苏丹Ⅲ染液,可观察到匀浆呈橙黄色C.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D.在浓硫酸条件下,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与乙醇发生化学反应,变成蓝绿色12.如图是植物根尖细胞中发生的某生理活动,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图示过程中有[H]的生成,也有[H]的利用,且都伴随有能量的释放B.图中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和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C.随着O2浓度的增大,此生理活动不断增强D.如果O2用18O标记,则只有H2O被标记,CO2不会被标记13.如图是某同学用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做“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细胞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①②⑥组成了细胞的原生质层B.图中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此时⑥处的浓度一定大于⑦处的浓度C.图中①是细胞壁,⑥中充满了外界溶液D.图中⑦是细胞液,在细胞发生质壁分离过程中,其颜色逐渐变浅14.如图一表示某溶液中甲、乙、丙、丁四种物质通过细胞膜的过程,图中①②③为细胞膜相关组成成分,图二表示组织液中O2含量变化对小肠上皮细胞吸收K+速率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15-A.若细胞膜的蛋白质丙是K+离子通道,那么K+运出细胞也可以借助丙进行-16-B.若图一中甲表示葡萄糖,则该动物细胞可为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C.溶液中甲、丙、丁分子数的多少影响溶液浓度但不影响乙进入细胞的速率D.图二只能说明K+的吸收速率受O2浓度的影响,不能说明该过程需要图一中①的参与15.科学家从大洋深处的某种细菌体内分离出了一种嗜冷性蛋白酶,并在其他反应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进行了温度对该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根据实验所获得的数据(不同温度下反应体系的底物量充足,反应时间相同),绘制出下图中曲线,其中A、B为实线和虚线的交点,C点为虚线与横轴的交点。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酶活性相对值和反应物剩余量相对值B.A点制约反应物剩余量相对值的主要因素为反应体系中添加的酶的量C.若B点温度条件下升高反应体系的pH,则反应物剩余量相对值将增加D.C点时反应物剩余量为100%的原因是酶分子的肽链中肽键被破坏16.如表所示为某同学为验证酶的专一性而设计的实验方案,a~d表示4支试管,①~⑦表示实验步骤。对该实验方案的有关评价,错误的是()abcd①淀粉溶液2mL蔗糖溶液2mL唾液淀粉酶溶液2mL唾液淀粉酶溶液2mL②37℃温水中水浴加热10min③将c倒入a,将d倒入b④37℃温水中水浴加热10min⑤加入现配的斐林试剂溶液2mL⑥37℃恒温水浴2min⑦观察并记录颜色变化A.唾液淀粉酶量属于无关变量B.可以将斐林试剂改为碘液C.②④⑥的温度设置有一处错误D.第②步操作可以省略17.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有()A.ATP的合成属于放能反应,与细胞内其他吸能反应相联系B.ATP中的“A”代表腺嘌呤,“∽”代表高能磷酸键C.人的心肌细胞中储存的ATP量要远远大于平滑肌细胞中储存的ATP量D.细胞中绝大多数的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都是由ATP直接提供能量的18.下图与下表的分析相对应的有-17-()横轴纵轴①底物浓度酶活性②PH值酶促反应速率③外界氧气浓度人成熟红细胞吸收氧气的速率④环境温度人体内骨骼肌细胞中呼吸酶的活性A.②④B.①③C.①④D.②③19.下图为常见的两套渗透装置图(图中S1为30%蔗糖溶液、S2为蒸馏水、S3为30%葡萄糖溶液;已知葡萄糖能通过半透膜,但蔗糖不能通过半透膜),U形管左侧为S2溶液,右侧为S3溶液,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装置A漏斗中溶液液面上升速率逐渐下降B.装置A渗透过程中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方向是S2→S1C.装置A达到渗透平衡后,则S1溶液浓度仍大于S2溶液浓度D.装置B的现象是S3溶液液面先上升后下降,最终S3和S2溶液液面持平20.将紫色洋葱在完全营养液中浸泡一段时间,撕取外表皮,先用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处理,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立即将外表皮放入蒸馏水中,直到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增加。若在该实验过程中,蔗糖溶液处理前外表皮细胞液的浓度为甲,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增加时外表皮细胞液的浓度为乙,则甲、乙的关系以及实验过程中水分进出细胞的方式为()A.甲<乙,被动运输B.甲>乙,被动运输C.甲>乙,主动运输D.甲=乙,主动运输21.很多实验中必须先制作玻片标本,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下面的实验步骤错误的是()A.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制片→水解→冲洗→染色→观察B.鉴定脂肪:切取花生子叶薄片→染色→洗去浮色→制片→观察C.观察线粒体:取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盐酸处理→制片→健那绿染色→观察D.观察质壁分离:撕取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制片→观察→滴加蔗糖溶液观察-18-22.下列关于光合作用探究历程的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饥饿处理后,天竺葵叶片曝光部分可向遮光部分运输小分子有机物B.受到均匀光照,好氧菌分布在水绵带状叶绿体所有受光照部位C.改变水中H218O所占的比例,小球藻释放的氧气中18O2所占的比例也随之变化D.供给小球藻14CO2,碳原子的转移途径是:CO2→三碳化合物→五碳化合物→糖类23.如图为某次光合作用色素纸层析的实验结果,样品分别为新鲜菠菜叶和一种蓝藻经液氮冷冻研磨后的乙醇提取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研磨时加入CaCO3过量会破坏叶绿素B.层析液可采用生理盐水或磷酸盐缓冲液C.在敞开的烧杯中进行层析时,需通风操作D.实验验证了该种蓝藻没有叶绿素b24.某同学为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将同一植物相同部位的细胞分别置于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和蔗糖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后再置于蒸馏水中。实验过程中两组细胞的液泡体积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曲线Ⅰ表示蔗糖组细胞的液泡体积的变化B.植物细胞自A点开始从外界溶液中吸收溶质分子C.B点时,水分子进出植物细胞达到动态平衡D.C点时,液泡体积不变,两组实验中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相等25.将小鼠的若干皮肤细胞放置于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测定细胞体积和数量,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曲线表明不同皮肤细胞内的细胞质浓度有所不同B.甲曲线说明,当NaCl溶液浓度大于P时,细胞通过细胞分裂增加细胞数量C.当NaCl溶液浓度大于Q点所对应的浓度时,细胞开始渗透失水D.当细胞体积不再发生变化时,说明细胞内外溶液的NaCl浓度相等26.下图甲为某单子叶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干重的变化曲线,图乙为萌发过程中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的变化曲线。据图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19-A.种子萌发初期以有氧呼吸为主B.干重减少的原因主要是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C.A点时萌发的种子开始进行光合作用D.图乙两条曲线相交时,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速率一定相等27.下图为植物的某个叶肉细胞中的两种膜结构以及发生的生化反应。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甲、乙中的两种生物膜分别存在于叶绿体和线粒体中B.图乙中的NADH来自葡萄糖的分解C.甲、乙两种生物膜除产生上述物质外,还均可产生ATPD.影响甲、乙两种膜上生化反应的主要环境因素分别是光照和温度28.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教材中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酵母菌是否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B.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能说明酵母菌一定进行厌氧呼吸C.若向广口瓶中通入空气,瓶内葡萄糖的消耗速率将加快D.实验时选用的水浴温度为30℃左右,是因为该温度处于酵母菌酒精发酵的适宜温度范围内29.人体运动强度与氧气消耗量和血液中乳酸含量的关系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20-A.运动状态下,肌肉细胞CO2的产生的物质的量等于O2的消耗的物质的量B.无氧呼吸时葡萄糖中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散失,其余储存在ATP中C.运动强度为c时,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有氧呼吸的3倍D.若运动强度长时间超过c,肌细胞积累大量
本文标题: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第三次月考)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069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