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安徽省滁州四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1-安徽省滁州四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1.《周礼考工记》记载:“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剂);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金之齐;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乾之齐;金锡半谓之鉴、遂之齐”。该史料说明了A.西周青铜器制造水平高超B.西周冶炼和淬火工艺发展C.青铜器按照礼制要求制作D.周代的青铜器大多为礼器【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是古人对青铜器合金比例的记载,体现出西周青铜器制造水平高超,A正确;淬火工艺出现于西汉时期,B错误;材料说明的是青铜器的制作技术,不是说明按照礼制要求制作,C错误;材料不是说明青铜器的用途,D错误。2.元代王祯《农书》记载:“冶铸者为排以吹炭,令激水以鼓之也……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该记载反映了A.铁制农具的出现B.水利工程的兴修C.灌溉工具的改进D.冶炼技术的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冶铁水力鼓风工具水排。依据材料“冶铸者为排以吹炭,令激水以鼓之也”结合所学可知,这指的是东汉杜诗发明的水排,它的作用是利用水力鼓风冶铁。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水力鼓风冶铸工具的出现,不是铁制农具的出现;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水力鼓风冶铸工具的出现,不是水利工程的兴修;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水力鼓风冶铸工具的出现,不是灌溉工具的改进。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2-3.有学者依据汉代文献和秦汉简牍,统计出商品有300多种,归纳为24个行业,其中有不少是小农需要购进的商品,如牲畜类、陶器类、药物类、调料类等等。材料反映小农经挤的发展A.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B.推动庄园经济的出现C.导致铁制农具的使用D.得益于重农抑商政策【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所说:“24个行业”的“300多种商品”,“不少是小农需要购进的商品”,可知小农生产生活需要,即“市场”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故A项正确;小农本身具脆弱性,面向市场不利于规模的扩大,难以发展成庄园,B项错误;铁制农具的使用才导致小农经济的出现,C项说法犯了因果倒置的错误;重农抑商会限制小农与市场的联系,D项不正确。【点睛】有效利用材料意图与关键字,运用唯物史观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正确分析相关问题。4.据统计,民国以前平均每家工厂的创投资本是1159元,而在民固初期仅为516元,资本规模缩小一倍。这一现象折射出A.民族企业缺乏集团意识B.民族企业经营环境改善C.节制资本理念得到贯物D.实业投资热情有所降温【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民国建立后颁布了一系列鼓励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措施,推动了这时期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建立,出现了众多创投资本规模小的企业,因此可得出这时期民族企业经营环境改善,故B选项正确;材料体现了民国初期出现资本规模较小的企业出现所反映的问题,与企业集团意识无关,故A选项错误;节制资本理念是新三民主义时期提出,与材料内容无关,故C选项错误;材料内容所反映的问题可知,这时期人们实业投资热情提高,而不是降温,故D选项错误。-3-5.如图为考古发现的元代印刷的商品包装纸“裹贴”实物,上面的文字是“□□□家打造南无佛金诸般金箔”“见(现)住杭州泰和楼大街南”“坐西面东开铺”“□□××”“不误主顾使用”。这一考古实物反映出。A.商业经营注重宣传效应B.佛教思想出现兴盛局面C.活字印刷技术已经成熟D.商品生产已有名牌意识【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家打造”“见(现)住杭州泰和楼大街南”“坐西面东开铺”“□□××”说明材料中的“裹贴”是印有店铺经营广告宣传或商品说明的包装纸,“裹贴”的使用说明商业经营注重宣传效应,故A选项正确;材料体现了由于城市商业的发达,商品包装应用了一种叫“裹贴”的东西,没有涉及佛教思想有关的问题,故B选项解读材料有误;材料内容与活字印刷技术的成熟和发展无关,故C选项与材料无关;材料中的“裹贴”是印有店铺经营广告宣传或商品说明的包装纸,而不是商品的品牌,材料内容与商品的名牌无关,故D选项错误。6.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创新措施,就是将印度的棉纺织品介绍给欧洲。1619~1625年,运回欧洲的棉布为22.15万匹,到17世纪末,这项贸易直线上升,棉织品不仅比毛纺织品轻,而且便宜……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很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这一材料主要说明-4-A.殖民掠夺引发工业革命B.资本流动带动工业革命C.市场需求刺激技术革命D.经济发展要求工业革命【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17世纪末,英国东印度公司销往欧洲的棉布数量迅速增加,销售范围的扩大、市场需求量激增,要求英国工场手工业改进技术,扩大产品的生产。反映了市场需求刺激技术革命。故选C。考点:考查工业革命。点评:英国进行工业革命前提和条件包括:前提: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条件:①资本——通过殖民贸易、殖民掠夺、贩卖黑奴等活动,积累大量财富。②劳动力——圈地运动为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③技术——手工工场的生产技术进一步发展。④市场——海外贸易扩大,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直接和必要条件)。⑤原料----国内丰富的资源和海外殖民地提供了廉价的原料。7.欧洲资本主义萌芽最早产生于意大利,但新航路开辟后,“财富流向西葡”“英国成为海盗”“意大利被晾在一边”。其中“意大利被晾在一边”的主要原因是A.世界性商业危机B.意大利经济衰退C.世界性商业革命D.意大利金融危机【答案】C【解析】新航路开辟后引发了西欧国家的商业革命,世界贸易的中心由原因的地中海沿岸转移至大西洋沿岸,因此地处地中海沿岸商贸中心的“意大利被晾在一边”,答案选C,ABD三项表述错误不符合事实。-5-8.下图所列内容为中国某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据此判断该朝代是A.秦朝B.汉朝C.唐朝D.明朝【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汉初地方在秦朝郡县制的基础上实行郡国并行制,符合“初期对地方行政设置做出重大调整”,;汉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汉武帝“盐铁官营”符合“强化重农抑商政策”;汉代开通丝绸之路符合“中国丝绸远销亚洲、欧洲”,故ACD三项排除,B项正确。9.到2013年底,我国民营经济在GDP中的比例已经超过60%,税收超过50%,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的比重达到62%,解决了80%的城乡就业人口和90%的新增就业人口。这说明我国A.社会主义经济本质发生改变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迅速C.市场经济发展推进国企改革D.民间资本占据经济主导地位【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内容“我国民营经济在GDP中的比例已经超过60%,税收超过50%”可知,这时期中国公有制为主体下,民营经济的迅速发展,“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的比重达到62%,解决了80%的城乡就业人口和90%的新增就业人口”说明民营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乡就业的解决,可得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迅速,故B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时期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因此这时期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没有-6-发生本质变化,故A选项错误;材料“我国民营经济在GDP中的比例已经超过60%,税收超过50%”体现了民营企业的发展情况,没有体现推进国营企业的发展,故C选项错误;材料中数据体现了民营经济的发展,不能得出民间资本占据经济主导地位,故D选项错误。10.1755年,西方殖民者驾船闯入宁波、定海和天津。1757年,清政府宣布撤销宁波、泉州、松江之海关贸易,“洋船将来只许在广东收泊交易”,而东南亚商船则不受影响,中国的海船亦不受地点限制。这说明当时A.清政府重视国家安全B.西方列强加紧对华侵略C.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D.中国加强与东南亚联系【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康熙年间鉴于主张开海贸易的人越来越多,康熙帝顺乎时势,于二十三年(1684年)正式废止海禁。乾隆二十年(1755年)发生了英国殖民者驾船闯入宁波、定海和天津事件,清政府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宣布撤销宁波、泉州、松江之海关贸易,只允许广州一口对外开放,该做法的目的是清政府为了维护国家安全,故A选项正确;“西方殖民者驾船闯入宁波、定海和天津”只凭这一句无法得出西方列强加紧对华侵略,且B选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故B选项错误;清政府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宣布撤销宁波、泉州、松江之海关贸易,只允许广州一口对外开放,这就是人们所认为的“标志着全面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时代的开始”,故C选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中国与东南亚之间的联系是否加强的问题,故D选项错误。11.据学者统计,在1949-1956年期间《人民日报》曾出现少量的招聘、招工广告,但1956年后这类广告基本消失。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我国A.工业化成就突出B.生产关系的变革C.城市化进程缓慢D.生活水平的提高【答案】B-7-【解析】【详解】据学者统计,在1949-1956年期间《人民日报》曾出现少量的招聘、招工广告,但1956年后这类广告基本消失。这一变化的原因是1953-1956年的三大改造完成,中国实现了生产关系的巨大变革——公有制成为单一的所有制,正确答案为B。三大改造不属于工业化的成就,故排除A。材料不能反映城市化进程和生活水平提高,排除C、D。12.威尼斯曾是欧洲最富裕和最有活力的城市,但到了16世纪中后期,英国和北尼德兰(荷兰)等地却成了欧洲最有活力的地方。这一变化A.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B.推动了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C.加快了西欧社会的分化转型D.反映了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到了16世纪中后期,在殖民扩张过程中英国和北尼德兰逐渐成为欧洲最有活力的地方,故D项正确。这一变化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故A项错误。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在新航路开辟时期,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加快了西欧社会的分化转型,故C项错误。13.二战后有西方学者认为,发达的工业社会会让人们满足于眼前的物质享受,工人和老板可以享受同样的电视节目,漫游同样的风景胜地,技术的进步控制了人们的身心,人们不再具有否定、批判和超越的向度,成为单向度的人。此观点重在强调A.物质享受降低人的工作积极性B.福利政策有利于缓和劳资矛盾C.国家应减少对社会经济的干预D.技术发展可能会导致人的异化【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内容可知,“发达的工业社会会让人们满足于眼前的物质享受,工人和老板可以享受同样的电视节目”“人们不再具有否定、批判和超越的向度,成为-8-单向度的人”说明生产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带来了丰硕的经济成果,创造了富裕的生活,使人们对物质方面的需求得以满足;正是人们对这种物质需求的虚假满足,恰恰成为了人们丧失反抗和对社会强烈不满的理由,从而成为统治制度的驯服工具,可以说技术发展可能会导致人的异化成为“单向度的人”,故D选项正确;材料内容体现了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力的发展会导致人们失去理想,麻木不仁,没有强调物质享受降低人的工作积极性的问题,故A选项错误;福利政策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缓和劳资矛盾,但材料内容没有体现该问题,故B选项与材料无关;材料内容体现了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创造过于丰富的物质生活会导致人们失去理想,麻木不仁,无论在思想上还是行动上,都顺从现存社会而不是去反抗和超越,材料没有体现国家应减少对社会经济的干预的问题,故C选项错误。14.《邓小平时代》记载:“1978年,邓小平与美国工商界人士交谈中,鼓励美国商人对华投资,中国商品可供出口,用来购买技术。”“(他)允许市场逐步发育,使人们获得经验,让制度适应更加开放的经济。”材料佐证当时邓小平最具远见的是A.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B.将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市场经济结合C.促成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D.全面阐述了“一国两制”伟大的构想【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详解】根据“对华投资”、“购买技术”可知,中国积极利用外资和技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根据“允许市场逐步发育…
本文标题:安徽省滁州四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332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