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河北省安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
河北省安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分值:10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历史学家许倬云曾提到,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家族主义关系破裂,家族纽带瓦解引起的社会流动”。这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A.宗法观念已经消亡B.血缘政治逐渐瓦解C.地方势力日益增强D.中央集权开始形成2.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不仅是周朝分封制的基础,对后世也有深刻影响。这表现在()A.一夫多妻习俗长期延续B.皇位继承“立嫡不以长”C.诸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D.婚姻中的“门当户对”3.秦统一中国后,中央政府组织“实关中”,“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以每户6口计,总数在70万以上。其主要目的是()A.加强君主专制主义统治B.促进全国经济协调发展C.强化关中地区中心地位D.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4.西汉武帝元封年间全国有一百零八个郡国一级政区,这些政区由中央直接管理显得有些捉襟见肘。为了加强中央对这些政区的管理,汉武帝创建了()A.中朝制度B.刺史制度C.三省六部制D.三司制度5.《宋史·职官志》载:“宋承唐制,抑又甚焉。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管库,悉隶三司。”据此解读正确的是()A.宋代政治制度沿袭唐代,基本没有发展变化B.政事掌握在三省手里,三省长官拥有实权C.君权被政事堂、枢密院和三司架空D.宋代宰相权力进一步被削弱、分散6.有人指出:明清以来,商人总是或热衷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这主要反映了()A.商人积累财富主要用来买地B.商人以入仕来推动商业发展C.中国古代商业长期停滞不前D.传统经济影响商人的价值观7.明朝万历皇帝时期,由于在朝会上以内阁大臣为首的文官集团经常与他争辩,给万历皇帝上书进行无端谩骂的官员更是络绎不绝。于是,他干脆长期不上朝了。这表明()A.君主专制权力受到一些约束B.内阁制是一种集体领导体制C.君主专制的观念越来越淡化D.内阁体制是朝政混乱的根源8.洪武元年,明太祖命儒臣修女诫,他对学士朱升说:“治天下者,正家为先.正家之道,始于谨夫妇.洪武三年,正式明确“皇后之尊,止得治宫中缤妇之事,即宫门之外,毫发事不得预焉”.材料主要反映出明太祖()A.力图阻止相权的扩大B.注意吸取前朝政权覆亡的教训C.欲限制女性人身自由D.欲抑制外戚,严防恃宠干政9.有学者认为:“八国联军惊醒了中国这头“沉睡的巨人”,……让中国人向世界看齐,不自觉的参与世界近代化进程”。对作者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八国联军侵华使中国开始了近代化进程B.八国联军侵华进一步惊醒中国人,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C.八国联军侵华中国开始认识世界D.八国联军侵华给中国造成深重灾难10.据记载,在攻陷涿州前,义和团从没有对铁路、电线杆进行过专门破坏。到涿州后,为防止清军的进剿,义和团才动手破坏铁路。材料表明义和团()A.随斗争形势需要从使用到排斥外来文明B.放弃“扶清灭洋”的初衷C.认清了清政府本质而转移斗争主要矛头D.对清政府并未放松警惕11.《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A.《南京条约》和太平天国运动B.《马关条约》和戊戌变法C.《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D.大革命失败和南昌起义12.有人说,如果没有鸦片战争砸开我们这个封闭的铁罐头,中国不知道还要经历几百年、几千年进化到现代文明社会。此语意在说明鸦片战争()A.暴露君主专制统治弊端B.改变了传统的华夷观念C.打破清朝闭关锁国状态D.客观推动了中国近代化13.1938年6月,国民政府制定《沦陷区教育实施方案》,指出应采用一切办法维持各级教育以延续文化生命,派驻敌后的教育督导员须“忠贞而勇敢”,要积极鼓励师生从事抗日的宣传与组织。这一措施旨在()A.推动国民教育发展B.加强国民党一党专制C.激发民族抗战意识D.促进沦陷区经济建设14.历史研究表明,中国抗日战争“十四年抗战比八年抗战”的说法更加科学。2017年初教育部下发《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这表明()A.历史评价具有主观性B.历史评价随现实需变而不断变化C.历史史实的不确定性D.史学研究成果推动历史认识转变15.“在戊成变法期间,金田起义常被康有为借来作为迫使皇帝变法的力量;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自觉接受了太平天国反清的正面影响和因争权夺利而导致分裂火并的反面教训。”材料表明太平天国运动()A.是资产阶级维新变法与革命的预演B.推动了中国社会政治变革进程C.削弱了旧的政治体制因而备受推崇D.为资产阶级政治运动提供准备16.有学者在评论某纲领时说:“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它第一次闪烁着具有近代民主色彩的精神火花,是中国近代化的先声,在近代中国具有重要的启蒙作用。”该纲领是A.《南京条约》B.《资政新篇》C.《天朝田亩制度》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7.费正清在《剑桥中华民国史》中指出:“形式上,辛亥革命与其说是开端,倒不如说是终结。”下列关于“终结”的理解正确的是,辛亥革命()A.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新探索C.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真正独立D.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18.1915年某报登载《二十八画生征友启事》:但有能对艰苦劳顿,不为己身而为国家者,修远求索,上下而欲觅同道者,皆吾之所求,故曰:愿嘤鸣以求友,敢步将伯之呼。据此推断,征友应为()A.立志报国的研究者B.志趣相同的求学者C.志同道合的革命者D.同甘共苦的奋斗者19.某学者指出:五四运动在思想上“还没有能够科学地分析批判以前历次革命运动失败的经验教训,还没有能够从批判旧世界中找出新世界”,但在“实际行动上,已经对于中国近代革命历史做了惩前毖后与承先启后的表示”该学者认为五四运动是()A.近代空前的人民思想觉醒运动B.划时代的人民群众救国运动C.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起点D.对新文化运动的继承和发展20.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这三次历史事件推动着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下列对图阴影部分内容,推测正确的是()A.都建立了统一的民主革命政权B.都体现了无产阶级的先进性C.都表现了统一战线的重要性D.都具备了反帝反封建的特征21.毛泽东在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上指出:1949年9月召开的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必须“尽可能广泛地包括全国各阶级、各党派、各人民团体,乃至各种职业、各种信仰的广大人民的代表”。这反映出新政权()A.实行多党执政方式B.实行包容性的民主C.是无产阶级的政权D.得到全国人民拥护22.社会主义改造一路高歌猛进,为了继续巩固和扩大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经过充分讨论,在一次党的代表大会上重申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这次党的代表大会是()A.中共七大B.中共八大C.中共十二大D.中共十四大23.学者俞可平曾指出:建国以来的政治文明建设可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搭建了基本的框架,属于“民主存量”,而后期的发展则属于“民主增量”。据此推断这一“增量”包括()A.提出“一国两制”的方针B.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加强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24.近几年“村务监督委员会”“村民监督小组”“村民理财小组”等不断涌现。这些称呼来源于各地农村,虽然名称不同,但性质一样,都是村务监督机构。这反映出()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以健全B.依法治国理念深人广大农村C.基层民主制度逐步走向完善D.村民已真正实现了自治25.20世纪90年代,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为了便于与之联系、商谈,大陆随后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当时这两个组织在推动两岸关系发展方面取得的最重要成果是()A.两岸确立和平统一的方针B.两岸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C.促成两岸“三通”的完全实现D.两岸认同“一国两制”的构想26.“瞧米字落黄昏,彭总督徒瞪双目。五星红旗飘,光照南疆塞北。高奏凯,主权恢复,侮辱今朝束。颂美景,昌盛繁荣,遍地荆花吐馥。”这阙词当属()A.《中国之歌》B.《四海一·台湾回归展望》C.《宝鼎现·庆香港回归》D.《拥子入怀·澳门回归十周年》27.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中国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签署了300多个国际公约,累计向联合国30项维和行动派出各类人员约2.1万人次。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这一时期中国()A.始终坚持不结盟的政策B.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C.实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D.与他国的政治合作增多28.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在某次国际会议上提出:“一、老挝和柬埔寨境内敌对行动的停止将与越南敌对行动的停止同时宣布。……三、敌对行动停止后即不许从境外向老挝和柬埔寨运入新的陆、海、空军的部队和人员,以及各种武器和弹药。”据此可知,这次国际会议是()A.日内瓦会议B.板门店谈判会议C.万隆会议D.第26届联合国大会29.1971年7月,美国的盟国得知基辛格秘密访华的消息之后,有种被美国欺骗的感觉,因此干脆转为投中国重返联合国的赞成票。投票结果是76票赞成,36票反对,17票弃权。由此可见()A.美国遭到多数盟国成员反对B.中国打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政策C.西方“冷战”政策彻底破产D.国际社会需要中国发挥应有作用30.中国邻国众多,周边地缘环境复杂,新中国建国以来把奉行睦邻友好作为我国外交一贯战略方针。进入新时期,走和平发展道路,继续奉行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政策的表现为()A.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B.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C.参与联合国组织的多边外交活动D.积极参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活动31.2019年3月21日至26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对意大利、摩纳哥、法国进行国事访问。6天5夜,三国五城,出席40多场双、多边活动。下列不可能是习主席向国际社会传达的讯息是()A.推进“一带一路”的倡议B.倡导“多边主义”的主张C.完善“全球治理”的设想D.建立“单极世界”的意愿32.1992年12月,叶利钦作为俄罗斯总统首次访华,标志两国关系实现了从中苏关系向中俄关系的顺利过渡。新时期的中俄关系是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公认的国际法准则基础之上,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的新型国家关系这种新型大国关系()A.是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B.终结了过时的冷战思维C.有利于国际格局的平衡发展D.确立了国际政治新秩序33.考古发现,古希腊城邦最主要的历史遗迹往往是市政广场、议事大厅、神庙、露天剧场等,它们用以举行城邦会议、宗教节庆、戏剧演艺。这些公共空间在当时()A.增强了公民对城邦的认同感B.加剧了希腊社会内部矛盾C.抑制了城邦公民的个性发展D.实现了希腊人的真正平等34.公元前5世纪上半叶,雅典十将军委员会在希波战争中的作用日渐增强,取代了原来执政官的权力,不仅控制兵权,还掌管国家外交事务及部分财政权。公元前5世纪下半叶,伯里克利连续15年当选为首席将军,控制了雅典政局,成为事实上的终身政府首脑。上述材料反映了当时的雅典()A.民主制的局限性B.政治制度建设服务于国防安全C.公民大会形同虚设D.在一定程度上实行了精英政治35.与其他官职以抽签方式产生不同,雅典城邦掌握兵权的十将军,始终保持选举制,可以连选连任。伯利克里就连续担任了15年首席将军。这种现象表明当时的雅典()A.注重完善统治手段B.平民缺乏政治权利C.民主政治深人人心D.贵族垄断国家政权36.《十二铜表法》中有规定:不得为了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对刑事判决不服的,有权上告……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刑。”据此不能体现()A.依法治国思想
本文标题:河北省安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403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