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 精神的三间小屋》优秀教案范例
《精神的三间小屋》优秀教案范例《精神的三间小屋》优秀教案范文教学目标1.掌握“宽宥、游弋”等字词的音形义。理解文章内容和主题。2.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及其给予的生活启示。3.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心灵,提升精神境界。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心灵,提升精神境界。难点:了解三间小屋的精神内涵,了解作者对个人精神世界的观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生活的世界,按常规来看,可以被称之为三维空间。空间如此广阔,时间如此漫长,不是我们这些弱小的生命体能够完全体会到的。但是,我们人类除了拥有空间感之外,还拥有精神,它能够穿越一切空间和时间,造就一种永恒的力量。那么,人的精神是如何发挥这种作用的呢?那就必须要给人的精神活动以空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毕淑敏的《精神的三间小屋》。(二)初读课文预习与交流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下列字音。宽宥(yòu)游弋(yì)轻觑(qù)麾(huī)下广袤(mào)赘(zhuì)余窗棂(líng)坍(tān)塌要诀(jué)困厄(è)襟(jīn)怀灼(zhuó)晃自惭形秽(huì)憎恶(zēngwù)俯拾即(jí)是驰骋(chěng)2.作者简介毕淑敏,女出生于新疆伊宁,祖籍山东。中学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学校。1969年入伍,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毕淑敏17岁便来到海拔5000于米的西藏高原阿里当兵。在苍茫的高原上,她亲眼看到一些年轻人为了祖国的安全富强而永远长眠在冰层中的悲壮。那些惊心动魄、可歌可泣的“死亡”使她对生命有着特别的关注。历任卫生员、助理军医、军医。1980年转业回北京。国家一级作家,北京铜厂主治医师、卫生所所长、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研究室专业作家,199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中文系,硕士。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1987年开始共发表作品200余万字。198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获庄重文文学、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大奖、北京文学奖、昆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16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17届联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3.背景链接《精神的三间小屋》,散文,作者是女作家毕淑敏。(三)精读1.课文标题说的是哪三间精神小屋?【交流点拨】第一间小屋盛着我们的爱与恨。第二间小屋盛放我们的事业。第三间小屋安放我们自身。2.这篇文章的结构是怎样的?【交流点拨】第一部分(第1——6段)引出话题————如何布置我们的心灵空间。第二部分(第7——17段)分析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应该建立“三间小屋”。第一层(第7——8段)分析如何建立第一间精神小屋,即盛放着爱和恨的小屋。第二层(第9——13段)分析如何建立第二间精神小屋,即盛放着事业的小屋。第三层(第14——17段)分析如何建立第三间精神小屋,即安放我们自身的小屋。第三部分(第18——19段)指出把精神的三间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的条件,并希望在此基础上把小屋扩建成精神大厦。(二)整体感知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思考下列问题。1.第1——6段的内容,和后文写的三间精神小屋有什么关系?【交流点拨】第1——3段:是全文的引子,表达了作者对两句名言的感慨与思考。引出对精神空间的理解。第4——6自然段:由身体活动的空间引出对人心灵活动的空间的思考。2.第一间精神小屋是什么样的?作者是怎样描述的?【交流点拨】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与恨。作者首先选用两组带有对立情感的排比句,说明这种对比鲜明的爱和恨会将小屋挤得满满的,接着又用了几个比喻句形象地写出人生爱恨交织的经历。接下来用一个假设句,告诉人们精神的小屋应多装爱。充分体现了作者如大地、海洋、天空般深广的胸怀。(四)研读。深层探究1.第二间小屋盛放我们的事业,作者是怎样描述的?【交流点拨】作者先列出一组庞大的数字,给人们一个对事业的时间概念。揭示出一个道理:不要小看人们所从事的事业对人产生的深远影响。并告诫人们适合自己的事业要自己寻找,只有规划好自己的事业,才能使事业和人生相得益彰。2.第三间小屋,安放我们自身,作者是怎样描述的?【交流点拨】作者首先用一个反问句引出下文,接着用了两个比喻句说明没有自己的悲哀。告诫人们:做人不能迷失了自我。3.为什么作者说“在我们的小屋里,住着所有我们认识的人,唯独没有我们自己”?你认为在第三间精神小屋中应该怎样“安放我们自身”?【交流点拨】这是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我们能从不同渠道接受各种纷繁复杂的信息,渐渐,有的人就被这个信息社会所同化了,常常随波逐流,用他人的观点来肯定事物的价值,常常以为众人所追求的就是他们自己想要的。于是别人的思想、外在的信息代替了他们自己的思想,使他们成为缺乏思想和思考的人。(五)课堂小结。人类情感丰富多彩,事业五色斑斓,对自身的认识也是逐渐拨云见日的,房屋虽“小”,可盛放的宝物却是无法用数字来计算的。作者是借几间小屋使大心具体化、形象化,这样大中求小,衬托呼应,既是作者行文的机智,更是作者谦逊人格的体现。三间小屋组成了作者辽阔的精神世界,如果人人都能像毕淑敏那样建造好自己的精神小屋,间间累积势必会矗起一幢民族的精神大厦!布置作业积累抄写你最喜欢的语句段落。
本文标题:《 精神的三间小屋》优秀教案范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8393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