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大班科学教案及反思科学家给学生上的科学课,旨在培养能够适应未来的科学公民,让孩子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这是我们希望科学教育能够达到的。以下是网友整理的关于大班科学的教案。欢迎咨询!大班科学教案1活动目标1.在拆、装、玩的过程中,了解电筒的基本构造,认识正负极,学会使用电筒。2.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望,体验成功的快乐。活动准备1.人手一个电筒:因各种原因不亮的电筒若干;各式电筒若干。2.电池若干,盘子若干只;电池回收箱一个一、开始部分兴趣导入: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样好玩的东西,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出示电筒)二、基本部分操作探索:1.拆电筒(1)师:老师带来了许多的电筒,要请你们玩:先看看电筒是什么样的,再把它拆开来,然后互相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2)幼儿玩电筒,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的拆,并将拆下来的东西放在盒子里。(3)师:你发现电筒里有什么?2.装电筒(1)师:小朋友拆开了电筒,发现了许多的秘密,那你们能不能把它装好,(教案出自:qulaoshi.com)让它和原来一样能发出亮光呢?(2)幼儿装电筒师:为什么刚才亮的电筒,现在不亮了呢?3.修电筒:(1)师:老师这儿也有一些电筒不亮了,请你们检查一下原因,然后想办法使电筒亮起来。你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一起想办法,也可以把你的办法讲给好朋友听。(2)幼儿操作探索,鼓励幼儿和同伴、老师交流,把自己的发现表达出来。(3)师:你发现电筒是什么原因不亮的,你怎样又使它变亮了?(电筒不亮的原因:电池装反了;电池里的电用完了;电珠坏了;垫片没有等)找小朋友上来安装手电筒,看看哪里出了问题?为什么?强调知识点:安装电池时要注意,正负相连,才能亮。4.电池里的电用完了,这个废电池该怎么办呢?(教育幼儿不能随便乱扔,要把它放在“电池回收箱”内,因为电池里面的东西对人体有害,也会污染环境。)5.师:除了今天我们玩的电筒,你还见过其他样子的电筒吗?幼儿自由发言,教师相继出示有关电筒。三、结束部分游戏:1.师:电筒不光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大的用处,它还可以用来做游戏,你想用电筒玩什么游戏呢?(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2.拉上窗帘,关掉灯,幼儿开亮电筒玩游戏。活动延伸你还认识哪些电池?是两节电池连在一起亮还是三节电池连在一起亮?大班科学教案2活动目标1.了解蜡烛燃烧的原理以及空气助燃的特性。2.学习做科学小实验的方法,萌发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求知欲。活动准备大小相同和不同的广口瓶;大小、粗细相同和不同的蜡烛;火柴。活动过程1.第一次实验。实验目的:探究燃烧的蜡烛被罩上广口瓶后,会发生什么现象,初步感受空气对燃烧的作用。(1)可根据需要设计问题:如果我们点燃一根蜡烛,然后在上面罩上一只广口瓶,猜猜会有什么现象发生?(2)请幼儿4人一组,分组进行实验,验证猜想。小结:在燃烧的蜡烛上罩上广口瓶,蜡烛过一会就会熄灭。()这是因为燃烧的蜡烛把瓶子里的氧气用完了,说明蜡烛燃烧需要氧气。2.第二次实验。实验目的:探究两只蜡烛在不同大小的两个广口瓶内燃烧的时间,进一步感受空气的量对燃烧时间长短的影响。(1)可根据需要设计提问:点燃两根相同的蜡烛,然后分别罩上大小不同的广口瓶,猜猜会有什么现象发生?(2)请幼儿分组实验,验证猜想。小结:通过验证,我们发现小瓶中的蜡烛先灭,是因为大瓶子里的氧气较多,所以燃烧的时间较长;小瓶子里的氧气较少,所以燃烧的时间较短,就先灭了。3.第三次实验。实验目的:探究蜡烛燃烧的时间与蜡烛的粗细、长短及广口瓶大小的关系,激发进一步探究的愿望。(1)可根据需要设计问题:点燃两根粗细、长短不一样的蜡烛,分别罩上两个相同大小的广口瓶,会发生什么想象呢?(2)请幼儿动手实验,发现瓶子里粗而长的蜡烛先熄灭。小结:粗而长的蜡烛燃烧用掉的空气多,用得快,所以先灭。4.引发幼儿思考与继续探究的愿望。(1)提出话题:如果点燃两根粗细、长短不一样的蜡烛,分别罩上两个不同大小的广口瓶,会发生什么现象呢?小朋友可以回家查阅资料,或者问问爸爸妈妈,第二天再来一起分享。大班科学教案3活动目标1.探索制作圆柱螺旋弹簧玩具的方法。2.体验科技小制作的乐趣。活动准备1.每人一根约30厘米长的小铁丝,一根食指粗的圆木棍或笔身为圆形的铅笔(尖幼儿活动资源包),小兔弹簧玩具范例一个。2.白纸板、约3厘米长的塑料吸管、双面胶、剪刀、橡皮泥等材料。活动过程1.教师出示小兔的弹簧玩具,激发幼儿兴趣。教师用力压一下小兔,请幼儿观察,发现原来小兔会跳舞。猜猜他为什么会自己跳舞,他是怎么做出来的。2.打开玩具外面的包装,请幼儿观察玩具里面的秘密,原来小兔的身体下面有弹簧。3.教师示范弹簧的做法,请幼儿自己尝试制作玩具的弹簧。(1)教师左手拿圆木棍,右手拿细铁丝,将细铁丝一端紧紧缠在木棍上(可以用左手的拇指压住),然后开始一圈一圈的往木棍上绕铁丝。()注意美圈铁丝螺旋式上升,没圈之间留有一定的空隙,不要太密。缠好后,将木棍从中间抽出,弹簧就做好了。(2)请幼儿自己尝试制作弹簧,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铁丝要缠紧一点,每圈之间要有距离。重点帮助有困难的幼儿。提醒幼儿注意操作安全。4.请幼儿将做好的弹簧固定在橡皮泥底座上,制作喜欢的小动物形象。(1)可以取白纸板,华章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然后将其减下来,粘贴到塑料吸管上。(2)将吸管插到弹簧上,玩具就做成了。(3)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创作,互相交流,分享成功的经验。5.组织幼儿以组为单位交流展览自己的作品。活动延伸:可以请幼儿将自己制作好的玩具卖给“超市”,做超市游戏用。大班科学教案4活动目标1.知道有水的瓶子中加入石子和沙子可以使水位升高。2.通过积极探索,发现乌鸦能否喝到水与瓶中水量的多少有关。3.通过实验发现石子缝隙大,水上升有限;沙子缝隙小,水能上升很多。活动准备1.乌鸦喝水的故事(课件)。2.每组3人,2人做实验,1人记录。瓶子若干,一盆小石子、一盆沙子,实验记录表若干。活动过程(一)观看《乌鸦喝水》的课件,导入活动师:乌鸦一开始喝到水了吗?后来是怎样喝到水的呢……师:是不是有水的瓶子里,只要投入石子后,乌鸦都可以喝到水呢?我们一起来做实验。(二)第一次实验:目标:水位上升与水量关系。每组2个瓶子,水量分别为:很少(三分之一)、一半。师:三个人一组合作做。在2个瓶子里加石子。加入石子后水能到瓶口的表示乌鸦能喝到水,在相应的格子里做好记录,(教案出自:qulaoshi.com)加入石子后不能到瓶口的,表示乌鸦不能喝到水,也做上记录。师:实验后,你发现了什么?总结:水量少的瓶子里放入石子,乌鸦还是喝不到水。(三)第二次实验:目标:水位上升与缝隙关系。盛有三分之一水量的水瓶1个。加沙子进行实验并记录要求:加沙子不能喝到水,现在我们换一换,往瓶子里加上沙子试一试,看看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师:这次你发现了什么?乌鸦能不能喝到瓶子里的水?师:水量少的瓶子里放入石子,乌鸦喝不到水,放入沙子可以喝到水,这是什么原因呢?请小朋友讨论一下。总结:因为石子和沙子的缝隙不同,所以水量少的瓶子里加入石子后乌鸦仍然喝不到水,加入沙子后乌鸦才能喝到水。水量少的瓶子里加入石子后,水都流到缝隙里去了,水就不能满了。加入沙子后,水也流到缝隙里去,但缝隙小,所以水能上升到瓶口,乌鸦还是可以喝到水。教师小结: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要想让乌鸦喝到水,并不是在瓶子里加入石子就可以了,还得看水量的多少。瓶子里至少应该有半瓶左右的水,乌鸦才可以喝到水。以后,我们遇到问题要动脑筋,有的事要通过实验才能得到更准确、更科学的结论。
本文标题:大班科学教案及反思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1915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