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人教版(精编3篇)
写作好帮手1/20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人教版(精编3篇)【导读】这篇文档“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人教版(精编3篇)”由三一刀客最美丽善良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供您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下载吧!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1师:在动物园的另一角,有一只小蚂蚁饿急了,正在找东西吃呢。忽然它看见一个又大又红的苹果,很想吃,可在它周围有许多方格,怎样才能吃到苹果呢?请看图,这儿有提示:蚂蚁往右走几格,再往上走几格到苹果处。我们一起来帮帮小蚂蚁好吗?(老师演示,让学生明白题意)师:这只小蚂蚁又发现不远处还有一个香甜的香蕉呢,请小朋友自己去帮助小蚂蚁,好吗?你可以看提示(2)师:这只小蚂蚁的胃口可大了,它还想吃到可口的小青虫和脆甜的鸭梨呢!该怎么办呢?同桌两人可以商量商量蚂蚁该怎么走,然后再画出来。(展示不同的方法)4、说一说,他们各住在哪里?写作好帮手2/205、综合练习(上、下、左、右、前、后、位置)四、总结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5~6页内容及练习一的4~7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进一步体验和深化位置概念。2、能准确地确定和表述物体所处的准确位置,建立较强的位置感,为今后建立较好的空间观念打基础。3、让学生在多种活动的参与中体会出生活中处处有数学。4、在数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使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学重点、难点能准确地确定和表述物体所处的准确位置,建立较强的位置感。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游戏,导入新课。师:教师知道同学们特别喜欢做游戏,那我们上课前也来做个“点指”的游戏。老师说哪,同学们就用手写作好帮手3/20指哪?生随老师做游戏师:从这个“点指”游戏中我们明白了耳朵、眼睛等都有自己特定的位置,其实任何物体都有它们的位置,那么在生活中如何确定他们的位置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位置。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二、探究位置师:经过一周的评选,我们的假期作业终于评出了两名优秀的作业,你们想知道是谁吗?生:想师:这两名同学一个同学是第五组的,一个同学是第四个。根据老师的描述请同学们快找一找他们是谁?(生四下寻找发现无法确定)师:为什么不能一下就猜出是哪位同学?生:因为第五组有4个同学,而且每一组都有第4个同学,所以无法确定是哪一个同学师:是啊!第五组有四名同学,只说第五组很难一下子知道他是谁,而坐在第4个的每一组都有1个,所以也无法知道他是谁,那么怎样能让同学们一下子把位置确定下来?(生自由回答)师:既要说出在第几组,又要说出是第几个。(板书)写作好帮手4/20师:他们分别是第五组的第3个(冯铭思)第2组的第4个(韩嘉悦)生汇报后发给学生奖品,并及时鼓励。师:按我们现在的座位,同学们看一看,班级一共有几组?生:一共有6组师:谁来数一数生数一数师:习惯上我们都是从左往右数这是第一组、这是第二组……请各组同学记住自己是哪一组的,听老师的口令请第一组的同学挥挥手请第二组的同学跺跺脚请第三组的同学拍拍肩,请第四组的同学站起来转一圈请第五组的同学笑一笑,请六组同学拍拍手师:最近咱班的王爽学习上很有进步,你能说出他的位置吗?生:王爽在第6组第2个师:第四组第一个同学请起立(张墨焜)师:谁是老师的好朋友,请你告诉我你的位置。(生自由回答)师:你的好朋友是谁?请小组的同学猜一猜(生小组合作)写作好帮手5/20师:请和你的同桌互相说一说你前、后、左、右同学的位置,把第5页的内容填上。(生自由活动后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适当板书师:通过同学们的汇报,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前后两个同学的座位、左右两个同学的座位与自己的座位有什么关系?生自由回答,教师适时板书,齐读板书内容。三、巩固练习1、师: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认真,小动物们也想考考大家你们看,他们来了。从这幅图上你获取了什么信息?(出示做一做)根据第一行第2个是猴子这个条件,谁知道狗在第几行第几个?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生自由提问2、星期天小明去看电影,他买了一张8排13号的电影票,他拿着票走进电影院发现有两扇门“单号门”、“双号门”,小明看了看手中的票想:“我应该进哪扇门呢?”哪位同学能帮助他?(出示教科书第8页第4题)学生分组讨论怎样帮助他。写作好帮手6/20师:(学生汇报后,小结)我们的电影院都是这样的,如果拿的是单号票,就从单号门进,双号票就从双号门进,那么小明拿的是8排13号,这是一张单号票还是双号票呢?(我们看单号或双号,只看票上是几号,不用看是几排)小明由单号门进入,看到电影院里座位很多,他急了:这么多座位我应该坐在哪?如何帮助他找到座位?生:先找8排再找13号师:小明和小丽是好朋友,一个是8排13号、一个是8排12号,他们会坐在一起吗?生:不会(因为电影院的座位比较特殊,把的在的单号排在一起,从中间往右次是1、3、5、7……所有的双号排在一起,从中间往左依次是2、4、6、8……中间号,向两边逐渐扩大,所以他们不会挨在一起。人教版2021最新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判断应用题中涉及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2、使学生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解答应用题。写作好帮手7/203、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和分析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能正确判断应用题中的数量之间存在什么样的比例关系,并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来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从而正确利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教学难点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列出等式。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课件演示:比例的应用)(一)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3、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4、每小时耕地的公顷数一定,耕地的总公顷数和时间。5、全校学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数和站的行数。(二)引入新课我们已经学过了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还学过了解比例,应用这些比例的知识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比例的应用。教师板书:比例的应用二、新授教学。写作好帮手8/20(一)教学例1(课件演示:比例的应用)例1.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4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共行驶5小时。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1、学生利用以前的方法独立解答。140÷2×5=70×5=350(千米)2、利用比例的知识解答。(1)思考:这道题中涉及哪三种量?哪种量是一定的?你是怎样知道的?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什么比例关系?教师板书: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教师追问:两次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什么相等?怎么列出等式?解:设甲乙两地间的公路长千米。=2=140×5=350答:两地之间的公路长350千米。3、怎样检验这道题做得是否正确?4、变式练习写作好帮手9/20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40千米,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35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需要行驶多少小时?(二)教学例2(课件演示:比例的应用)例2.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70千米,5小时到达。如果要4小时到达,每小时要行多少千米?1、学生利用以前的方法独立解答。70×5÷4=350÷4=(千米)2、那么,这道题怎样用比例知识解答呢?请大家思考讨论:(投影出示)这道题里的路程是一定的,_________和_________成_________比例。所以两次行驶的_________和_________的_________是相等的。3、如果设每小时需要行驶千米,根据反比例的意义,谁能列出方程?4=70×5=答:每小时需要行驶千米。4、变式练习写作好帮手10/20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70千米,5小时到达。如果每小时行千米,需要几小时到达?三、课堂小结。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关键,是正确找出题中的两种相关联的量,判断它们成哪种比例关系,然后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列出方程。四、课堂练习。(课件演示:比例的应用)(一)食堂买3桶油用780元,照这样计算,买8桶油要用多少元?(用比例知识解答)(二)同学们做广播操,每行站20人,正好站18行。如果每行站24人,可以站多少行?(三)先想一想下面各题中存在着什么比例关系,再填上条件和问题,并用比例知识解答。1、王师傅要生产一批零件,每小时生产50个,需要4小时完成,_______,_______?2、王师傅4小时生产了200个零件,照这样计算,_______?五、课后作业。1、一台拖拉机2小时耕地公顷,照这样计算,8小时可以耕地多少公顷?2、用一批纸装订成同样大小的练习本,如果每本18张,可以装订200本。如果每本16张,可以装订多写作好帮手11/20少本?3、某种型号的钢滚珠,3个重克,现有一些这种型号的滚珠,共重945千克,一共有多少个?六、板书设计。人教版2021最新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3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灵活列反比例函数表达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能综合利用物理杠杆知识、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分析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进而解决问题。2、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应用意识,提高运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积极参与交流,并积极发表意见。2、体验反比例函数是有效地描述物理世界的重要手段,认识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教学重点写作好帮手12/20掌握从物理问题中建构反比例函数模型。教学难点从实际问题中寻找变量之间的关系,关键是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物理问题,建立函数模型,教学时注意分析过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活动1问属:在物理学中,有很多量之间的变化是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因此,我们可以借助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解决一些物理学中的问题,这也称为跨学科应用。下面的例子就是其中之一。在某一电路中,保持电压不变,电流I(安培)和电阻R(欧姆)成反比例,当电阻R=5欧姆时,电流I=2安培。(1)求I与R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当电流I=时,求电阻R的值。设计意图: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物理学中的一些相关问题,提高各学科相互之间的综合应用能力。写作好帮手13/20师生行为:可由学生独立思考,领会反比例函数在物理学中的综合应用。教师应给“学困生”一点物理学知识的引导。师:从题目中提供的信息看变量I与R之间的反比例函数关系,可设出其表达式,再由已知条件(I与R的一对对应值)得到字母系数k的值。生:(1)解:设I=kR∵R=5,I=2,于是2=k5,所以k=10,∴I=10R。(2)当I=时,R=10I==20(欧姆)。师:很好!“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把地球撬动。”这是哪一位科学家的名言?这里蕴涵着什么样的原理呢?生:这是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的名言。师:是的。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发现了著名的“杠杆定律”:若两物体与支点的距离反比于其重量,则杠杆平衡,通俗一点可以描述为;阻力×阻力臂=动力×动力臂(如下图)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例子。二、讲授新课活动2小伟欲用撬棍橇动一块大石头,已知阻力和阻力臂写作好帮手14/20不变,分别为1200牛顿和米。(1)动力F与动力臂l有怎样的函数关系?当动力臂为米时,撬动石头至少需要多大的力?(2)若想使动力F不超过题(1)中所用力的一半,则动力臂至少要加长多少?设计意图:物理学中的很多量之间的变化是反比例函数关系。因此,在这儿又一次借助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解决一些物理学中的问题,即跨学科综合应用≤≥。师生行为:先由学生根据“杠杆定律”解决上述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揭示“杠杆乎衡”与“反比例函数”之间的关系。教师在此活动中应重点关注:①学生能否主动用“杠杆定律”中杠杆平衡的条件去理解实际问题,从而建立与反比例函数的关系;②学生能否面对困难,认真思考,寻找解题的途径;③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和物理有着浓厚的兴趣。师:“撬动石头”就意味着达到了“杠杆平衡”,因此可用“杠杆定律”来解决此问题。生:解:(1)根据“杠杆定律”有写作好帮手15/20Fl=1200×得F=600l当l=时,F==400
本文标题: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人教版(精编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8561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