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制度 > 永嘉县瓯北西段标准堤及道路工程
·1·永嘉县瓯北西段标准堤及道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写本(报批稿)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ENVIRONMENTALSCIENCERESEARCHDESIGNINSTITUTEOFZHEJIANGPROVINCE国环评证:甲字第2003号二○○八年八月·2·一、项目概况1、项目由来永嘉县瓯北镇位于瓯江下游段,是温州市沿海一带洪涝灾害较为严重的区域之一,台汛期高潮位及暴雨造成的内涝灾害十分频繁,而现有沿江标准堤大部分防洪标准偏低,结构薄弱,现状水闸规模小,结构老化,已经不能和城市的发展相配套。根据《浙江省永嘉县瓯北镇(江北片)防洪规划报告(2006~2020年)》,“十一五”期间对瓯北镇的防洪工程进行分期建设,本工程瓯北西段标准堤工程为近期建设内容之一,标准堤建成后能抵御瓯江的五十年一遇的洪潮水位,从而提高瓯北片的防洪能力,为瓯北镇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证,并且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开放和投资环境,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工程为瓯北西段标准堤工程,工程西起罗浮翻水站,东接新桥水闸,总长7.52km,建成后防洪标准将提高到五十年一遇,同时,根据《永嘉县瓯北镇总体规划(2005~2020)》,标准堤后侧将建设一条长5.7km,宽43m的沿江阳光大道,作为城市交通网络的主干道。该工程得到了省、市、县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充分重视,已经列入温州市“515”工程,并列为永嘉县“十一五”重大水利建设项目。2、立项情况温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永嘉县瓯北西段标准堤及道路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复,温发改审[2008]32号。3、建设地点永嘉县瓯北镇。二、工程概况1、工程内容及规模工程内容包括两部分:瓯北西段标准堤工程、阳光大道西段工程。瓯北西段标准堤工程西起罗浮翻水站,东接新桥水闸,总长7520m。工程等级为Ⅲ等,防洪防潮标准为50年一遇,排涝标准为20年一遇。沿线涉及加固及改建水闸共7座,并在河田水闸、王家坞水闸和新桥水闸之间新开一条三闸河。阳关大道西段工程起点位于福善寺东南面的104国道与温州绕城北高速公路瓯·3·北互通连接线平面交叉口,终点位于瓯江三桥桥下五星大道、阳关大道东段的交叉口,路线全长5721m。道路按城市主干道设计,双向六车道,红线宽度43m,设计车速50km/h。2、水闸设计瓯北西段标准堤沿江共有9座排涝闸,沿线涉及加固及重建的水闸共7座,其中需加固的2座,需重建的5座。加固的水闸:礁下水闸(桩号2+175.5)及和一水闸(桩号0+688.8)进行加固,规模不变,新建外江侧箱涵连接段。重建的水闸:五星水闸(桩号3+750.5)、堡一水闸(桩号2+955)、丁山水闸(桩号1+279)、河田水闸(桩号5+662.7)和王家坞水闸(桩号6+318)进行重建,其中河田水闸和王家坞水闸规模从原来1×3m改建成2×3m,五星水闸、堡一水闸和丁山水闸规模不变。3、三闸河河道设计依据瓯北镇(江北片)防洪规划报告,为调节上河浦、浦西浦和后洋浦的水位及流量,在河田水闸、王家坞水闸和新桥水闸之间新开一条三闸河,河道全长1862m,底高程0.0m,正常蓄水位3.0m。三闸河底宽20m、顶宽30m,局部河段(调整河段长约260m)调整为底宽20m、顶宽25m,河道断面采用上矩形下矩形的复式断面型式。河道采用二级直立挡墙形式的护岸。挡墙采用C20灌砌块石,挡墙内设单排排水管,间距2.5m,墙背处包裹两层300g土工布。基础采用C20混凝土底板,一、二级挡墙之间设置平台。此种形式护岸的优点在于亲水性较好,占地面积少、岸坡稳定性好。4、阳关大道(西段)技术标准(1)道路等级根据瓯北镇城市规划,阳光大道属于城市主干道,根据城市规模,道路级别定位于城市“Ⅱ级”标准。(2)道路车道数及设计速度根据瓯北镇城市总体规划道路建设红线及断面以及与阳光大道已建东段工程·4·的连续性,阳光大道西段工程车道数为双向6车道,考虑到道路行车线形、视距等条件较好,故选用设计时速为50km/h。(3)道路规划红线宽度:43m。(4)交通量预测表1设计期末预测交通量评价时段类别交通量评价对象设计期末(建成营运后第8~10年)高峰小时交通量(pcu/h)4826汽车尾气日平均交通量(pcu/d)19742交通噪声表2车型构成比例评价时段车型比例(%)小型中型大型合计设计期末90.99.101005、工程占地与拆迁(1)占地工程占地总面积为81.31hm2,包括工程永久占地和施工临时占地。其中永久占地主要包括标准堤、水闸、三闸河、阳光大道、弃渣场等,共计42.88hm2;临时占地主要包括施工占地、施工道路、砂土场、临时堆放场等占地,共计38.43hm2。(2)拆迁本工程拆迁建筑总面积约17775m2,拆迁范围的房屋无民居。本项目将按照永嘉县人民政府令第24号文件解决拆迁、补偿、安置问题,具体拆迁安置方法详见报告书第9.3节拆迁补偿安置方案部分。6、项目总投资项目总投资估算81030万元。其中,标准堤工程总投资56179万元,道路工程总投资24851万元。7、建设工期建设工期拟定3年,自2008年11月开工,至2011年10月完成。三、环境保护目标与敏感点(1)城市防洪工程建设期和竣工后的环境保护目标为:·5·①工程影响范围内城市河道水质不劣于现有水平。②不影响评价范围内各用水对象的用水要求。③水土保持状况不劣于现状。④改善城市景观和生态环境。⑤施工期尽量不扰民(包括噪声、交通、开挖和堆渣)。(2)经调查,工程沿线敏感点见表3和表4。表3标准堤工程主要环境保护对象一览表序号敏感对象名称方位距堤线最近距离(m)1和三新村东702礁下村东2553河田村北2004前牌村北1205王家坞北1506码道村北50表4阳光大道工程主要环境保护对象一览表敏感点名称中心桩号方位第一排距道路红线(m)路堤相对高度(m)大部分房屋层数距红线200m内户数村庄总户数西村(和三村)起点路东南400一~三18户1791户和三新村K0+100路西北160-0.5一~四8户隶属于和三村行政村礁下村K1+300路东1950二~四3户377户河田村K5+500路北700二~五145户452户前牌村终点路东北900二~五132户984户四、环境质量现状1、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本报告收集了2006年10月瓯江大桥监测断面以及2007年1~7月瓯江清水埠、杨府山监测断面的监测数据。监测结果表明,瓯江大桥、清水埠、杨府山断面水质·6·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Ⅲ类标准,符合功能区要求。由于瓯江径流、潮流量大,水体湍流混合相当强烈,环境净化能力强,故上述断面水质总体符合功能要求。2、底栖生物现状评价为了解瓯江评价范围内底栖生物现状,收集了温州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于2006年瓯江底泥的底栖生物分析结果。由监测结果可见,瓯江三个监测点位底泥中大型底栖生物个数在1~3个之间,个数与种类均较少,其生物量也不大。3、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本次评价收集了2007年10月23日、10月24日工程终点附近的瓯北龙桥、工程起点附近的清水埠两个大气监测站位的监测资料。由监测数据可见,SO2、NO2、TSP各监测值浓度均低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因此,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较好。4、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本评价于2008年3月18日~19日对工程沿线集中居住点进行环境噪声监测。对照《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的2类标准,和三新村、西村(和三村)、礁下村、王家坞、码道村的环境噪声现状昼间、夜间均可达标;河田村和前牌村昼间、夜间噪声均超标,超标原因主要是受到五星大道、阳光大道东段交通噪声影响。五、环境影响评价主要结论1、生态环境影响分析(1)施工期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的时段主要发生在施工期;其影响方式主要有毁损植被、引起水土流失、改变土地利用方式等。①施工场地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施工场地进行平整,场地内原地表植被将被清除,施工机械频繁进出致使土壤板结,部分地面因修建临时设施而需要硬化,地表的保水能力降低。·7·②临时堆放场考虑施工时序的影响,本工程清表耕植土在绿化利用之前需临时堆置,路基工程开挖石方中用于防护排水、路面工程回填的石方也需设临时堆场堆放。临时堆放场内的土石方都为松散体,在搬运和堆置过程中,如不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容易产生水土流失。③弃渣场沿线共设置2个弃渣场,占用的土地类型为荒草地。施工临时用地尽量利用工程征用的永久用地、荒草地,少占或不占耕地和滩涂。④植被损失的影响河道开挖及堤岸修筑过程中,植被破坏,野生动物也受到一定的损失。一般来说,大型动物会自行迁徒,只有地表及地下浅层的小型动物受到损失。本项目完工后,将在防洪堤平台及阳光大道道路两侧实施绿化工程,绿地覆盖率可能较工程前更高。因此,项目对工程沿岸植被损失及动物生境影响较小。⑤防洪堤的建设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防洪堤建设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在清淤、打桩、筑坝等作业中,水体被搅混,影响水生生物的栖息环境,或者将鱼虾吓跑,影响正常的活动路线;对河岸的开挖和围堰,破坏河漫滩地的水生植物群落,从而影响植食性水生动物的觅食;河岸施工可能导致局部塌方,威胁施工安全。遇暴雨或洪水,大量流失的土方有可能淤塞河道,抬高河床,影响行洪安全;工程施工人员生活污水若不加管理控制而直排江内,对水体的水质将产生较大影响;施工机械的冲洗水夹带含油污泥也将对水体产生影响。评价区域没有水产养殖。瓯江河口河段有名贵珍品鱼类:香鱼(一名细鳞鱼)、花鳗鲡(又名溪鳗、雪鳗,为鳗中之王)、鳗鲡(又名河鳗)、鲥鱼(又名爱鳞鱼)、河蟹。由于鱼类择水而栖迁到其它地方,而工程对鱼类的影响只局限于施工区域,所以不影响鱼类物种资源的保护。由于建设项目所在段江面开阔,施工占用江面不足江面宽度的十分之一,因此,工程施工期对鱼类通道的影响轻微。工程完成后,如能保证流域内水量充沛,水质清洁,且基本不缩窄江面,并结合采取鱼类保护措施,原有的鱼类资源及其生息环境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该流域鱼类种类、数量的影响不·8·大。(2)营运期①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根据工可报告,工程将在瓯江沿岸设置6~30m的绿化带,改变了目前岸边绿化面积过少的现状,增加了瓯北镇的绿地面积,有利于整个生态系统的改善。绿地景观的建设,可优化城市人群的生活质量,改善区域小气候,还有利于净化区域大气环境,降低噪声,改善景观,从而提高瓯北镇的环境质量。②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项目实施以后,河道水流的流量及其他水文情况有了一定的变化,所以鱼类及其他水生生物的生存的环境也有所变化。原有的被利用的水域水质将有明显改善。岸边绿化带及护堤建成以后,更有利于防止水土流失,岸上雨水径流中夹带的污染物质不易直接排入河道,水质的改善势必有利于鱼类等水生生物生存环境的优化。但是,随着沿岸护坡的建设,将影响部分两栖类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因河道两侧现有土岸空隙是两栖动物和部分水生生物的栖息地,因此建议在工程条件允许情况下,河岸工程砌石堤不进行浆砌,以保护这些水生生物的生境。③景观的影响分析因项目还在工可阶段,有关景观的设计尚未进行细化,但就本项目建设的基本点来看,增加了沿江绿化带,顺直了江堤,消除了沿江的违章建筑和随意乱丢的垃圾山。本环评还建议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在下一步初步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岸线的景观要求,与东瓯大桥、甬台温铁路特大桥、江心屿等标志性建筑和景点的协调性,以符合城市景观建设的要求。2、水文情势及水环境影响分析《永嘉县瓯北翻水站至乌牛段堤线实施方案专题研究》在控制堤线的范围内对本工程段堤线实施后对瓯江河势、水流、水下地形、防洪、航运等各方面环境的影响作了专题研究,本报告引用其研究成果分析项目建设对水文环境的影响。专题报告采用河床演变分析、数学模型计算等研究手段,并考虑了工程河段已建和拟建的主要涉水工程,包括甬台温瓯江铁路特大桥、瓯江三桥、瓯江过江通道大桥和江滨路标准堤工程,研究堤线实施后的变化,得到如下成果:·9·(1)上下游潮位及流场变化一、二维非恒定流数学模型验证表明,高低潮位误差在0.1
本文标题:永嘉县瓯北西段标准堤及道路工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35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