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酒店餐饮 > XXXX-7-25古汤沟酿酒业和我的家
共49页,第0页古汤沟酿酒业和我的家汤化东共49页,第1页说明我出生于古汤沟酿酒世家。正值我八十寿辰之际,全家人喜乐融融,欢聚一堂。应小婿岳桂金和儿子汤井刚的要求,并在他们的策划之下,我便写了这本回忆。此书是用我家庭和我自己坎坷的经历为背景,用鲜为人知的历史事件和我曾祖父汤清一对古汤沟酿酒业的贡献为主线,以弘扬古“汤沟大曲酒”当年之辉煌。由于本人语文水平不高,所以书中的错误一定很多,敬请批评改正。汤化东共49页,第2页目录一、前言……………………………………………………3二、酒乡……………………………………………………4三、汤沟简历………………………………………………7四、古汤沟酿酒业概况……………………………………10五、列祖列宗………………………………………………12六、强强联合………………………………………………16七、篓装酒待运………………………………………………20八、小上海……………………………………………………21九、美中不足………………………………………………23十、文娱活动………………………………………………25十一、九死一生魔鬼救了我的命…………………………27十二、三月二十五…………………………………………41十三、结束语………………………………………………44十四、作者简介……………………………………………46十五、插图…………………………………………………48共49页,第3页前言列祖列宗:我的老太爷叫汤桂文,汤桂文老太爷的长子叫汤清一,汤清一是我的曾祖父,人们都尊称他为善人爹,汤清一的长子叫汤明宇,汤明宇是我的祖父,汤明宇有三子,长子叫汤宜箴,次子叫汤宜号,汤宜箴是我大爷,汤宜号是我二大爷,三子叫汤宜池,人们尊称他为池三爷,汤宜池就是我父亲。汤桂文,汤清一,汤明宇,汤宜箴、汤宜号和我父亲汤宜池,先后共六个人,即四代人,在汤沟这块土地上,都相继从事酿酒业。特别是我的曾祖父汤清一,对古汤沟酿酒业的发展曾做出过巨大的贡献。我这个大家庭,曾因酿酒业的兴盛而辉煌腾达,也因酿酒业毁灭而一落千丈。我的家与古汤沟酿酒业有割不断的血肉关系。今天,汤沟的年轻人、中年人,乃至八十多岁的老年人,对古汤沟酿酒业的盛况都知之甚少,就连我们的“江苏汤沟两相和酒业有限公司”,对自己的历史、对古汤沟酿酒业的基本情况,甚至对古汤沟有几家酿酒作坊都一无所知,这真叫人啼笑皆非。我个人,对古汤沟酿酒业的了解,和我的同龄人相比,可能要多一些。通过回忆,我将古汤沟和古汤沟酿酒业方面,以往的星星点点的不太连贯的几件事记录于下,抛砖引玉,以唤醒人们对古汤沟和古汤沟酿酒业的回忆。共49页,第4页酒乡古汤沟因酒而闻名,因酒而繁华,鼎盛时期有小上海之称。古汤沟的特产——“汤沟大曲酒”闻名海内外。古汤沟有“义元坊”、“胜泰坊”、“大元坊”、“丁头炮”、“广聚元”和“玉泉和”,共六家酿酒作坊。另外,在支沟河口还有一家酿酒作坊,叫作“下槽坊”,因“下槽坊”的酒质不佳,便很早就倒闭。在六家的酿酒作坊之中,“义元坊”的规模最大,我家的“胜泰坊”仅次于“义元坊”。“义元坊”排名第一,我家的“胜泰坊”名列第二位。“义元坊”就是我们今天“江苏汤沟两相和酒业有限公司”的前身。六家酿酒作坊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酒质特优。康熙年间,大戏剧作家洪昇北上访友,途经汤沟,品尝“汤沟大曲酒”之后,挥笔写下:“南国汤沟酒,开坛十里香”十个大字。另外,还有闻香下马等诸多故事,举不胜举。鼎盛时期,“汤沟大曲酒”畅销长江南北,远销东南亚、日本和西欧许多国家。中华民国四年,“汤沟大曲酒”在莱比锡国际博览会共49页,第5页上,赢得西欧各国酿酒专家的一致好评,并荣获一枚极其珍贵的银质奖章。当时,由于大清王朝倒台不久,民国虽然成立,政局很不稳定,当时国内很乱,江苏省南京政府,以安全为由,就将那枚银质奖章存放在南京的工商管理部门。在以后的岁月里,我的曾祖父汤清一,曾先后两次专程去南京,但始终也未能找回那枚及其珍贵的银质奖章。一九四三年农历正月初八,日本兵对汤沟进行一次大扫荡,我不幸被日本兵的枪弹击中,九死一生,又神话般的得到日本军医高规格的免费治疗。我在日本巢穴里治伤期间,听到为我治伤的日本军医冈田次郎说,他们的一位大佐田中角荣,于一九三八年初带领皇军队伍途径汤沟南下,他喝了“汤沟大曲酒”之后,连声说道:“大大的好!大大的好!”这个田中角荣后来成为日本首相。一九三七年日本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卢沟桥事变,日本便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田中角荣就是侵华日军中的一员。他首次来中国,他怀里抱着一支日本国制造的弯把子机枪,他双手沾满了中国人民的鲜血,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杀人屠夫。一九七二年,田中角荣再次来到中国,怀里抱着一大堆馈赠给中国领袖的礼品,沾满了中国人民鲜血的双手,早已洗得干干净净,拿着一束鲜艳美丽的橄榄枝,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和平使者。从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到一九七二年,时隔二十七个年头,冰冻着的中日之间的大门,被这个田中角荣打开。在北京,田中角荣与周恩来总理和毛泽东主席会谈期间,他赠送共49页,第6页给毛泽东主席很多礼物,而毛泽东主席回赠给田中角荣的礼品,只是唯一的一本书——“楚辞集注”。当时的毛泽东主席,如果知道田中角荣曾于一九三八年初,品尝并夸奖过“汤沟大曲酒”的话,毛泽东主席肯定还要加赠他几瓶“汤沟大曲酒”。如果真实这样的话,那么我们今天的“江苏汤沟两相和酒业有限公司”必定名扬四海,我们“江苏汤沟两相和酒业有限公司”所生产的新的“汤沟大曲酒”——“汤沟窖藏”和“汤沟世藏”,就一定能和昔日的兄弟——贵州茅台相媲美。共49页,第7页汤沟简历我父亲听我的曾祖父汤清一说,南北朝时期,河南接连不断发生战乱和饥荒,饿殍遍野。许多老百姓背井离乡,外出逃命。有汤、徐、郑三户人家,这三户人家都是至戚关系。他们从河南老家逃到苏北的湖荡地区,这里杂草丛生,荒无人烟,沟塘湖泊众多,沟塘湖泊中的鱼虾极为丰富。这三户人家以鱼虾为食,就在这里安顿下来。第二年,徐、郑两家向东迁移十几里,找到一处鱼虾更为丰富的地方,汤姓人家则在原地未动。郑、徐两家的所在地,除去沟塘之外,还有一块高地,因此就将那里叫做“高沟”。而汤姓人家的所在地,除去沟塘之外,还是沟塘,没有其他什么地貌特征,因此就将那里叫做“汤家沟”,后来改称“汤沟”。后来,又有姓崔的和姓廖的两户人家,在汤沟北边,离汤沟不远的地方落了户,他们的所在地分别叫做“崔沟”和“廖沟”。他们都是来自河南,越往后来,来这片湖荡地区的人就越多。除了捕捉鱼虾之外,后来大家都抢着开荒种田。所种植的庄稼多共49页,第8页以高粱为主,这里的农业便逐渐地发展起来。明朝皇帝组织老百姓开辟河道,使得每年都要发生的水害有所减轻,农业便进一步地发展起来。大清皇帝组织老百姓把已有的河道加深拓宽,使得水路交通兴旺起来,水害进一步减少,农业生产有了更大的提高。在古汤沟的这块土地上,由于水陆交通便利,古汤沟集市贸易就迅速地发展起来,直到后来成为远近闻名的小集镇,各种各样的手工作坊也随之发展起来。在这许多的作坊之中,古汤沟的酿酒业最为突出。早在明朝,山西的酿酒大师黄玉生,因为吃了官司,离家出走,途经汤沟,我们的先祖汤福新收留了他。在古汤沟的鳖大汪附近开办了第一家酿酒作坊。后来,古汤沟的酿酒作坊,就渐渐地多了起来,最终形成“义元坊”、“胜泰坊”、“大元坊”、“丁头炮”、“广聚元”和“玉泉和”,共六家酿酒作坊。随着时间的推移,六家酿酒作坊的规模在不断地扩大,生产能力也同时在不断增强。古汤沟酿酒业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其主要原因有三个,其一:古汤沟的水土与众不同,使用同样的原料、同样的工艺,在汤沟所酿制的大曲酒,和在其他地方所酿制的大曲酒,在质的方面,就有着天壤之别。汤沟北边,支沟河口的“下槽坊”酿酒作坊之所以倒闭,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其二:是水陆交通极为便利。东边紧靠东柴米河,西边离西柴米河很近。尤其是东柴米河,从明朝直到大清王朝、到民国初年,此河共49页,第9页一直都是水深河宽,与大海和京杭大运河连通,自古以来一直是运粮、运盐的黄金水道。三条桅杆、五条桅杆的大海船,从大海、从京杭大运河,都可以通过东柴米河到汤沟南北的两个大码头。同样,西柴米河也与大海和京杭大运河贯通。其三:是原料充足。在以古汤沟为中心的广大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以种植高粱为主,是苏北高粱的主要产地。随着社会不断进步,老百姓的生活条件不断改善,高粱的食用价值越来越小,高粱的价格也就越来越低,低得可怜。而酿酒的主要原料就是高粱,这就为汤沟酿酒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共49页,第10页古汤沟酿酒业概况在“义元坊”、“胜泰坊”、“大元坊”、“丁头炮”、“广聚元”和“玉泉和”这六家酿酒作坊之中,要数“义元坊”的生产规模最大,它的大曲酒的产量占六家总产量的四分之一强一点,排名第一位。“义元坊”就是今天“江苏汤沟两相和酒业有限公司”的前身,“江苏汤沟两相和酒业有限公司”就是在“义元坊”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我家的“胜泰坊”的大曲酒的产量,占六家酿酒作坊总产量的四分之一,排名第二位。而“大元坊”、“丁头炮”、“广聚元”和“玉泉和”四家作坊的大曲酒产量的总和,只占六家酿酒作坊产量的二分之一弱一点。这六家作坊所生产的大曲酒,质量全优,这就是它们的共同之处。六家作坊合在一起,无意之中,形成了一个整体,六家作坊所生产的大曲酒,聚积一段时间,集中起来,就可以装满四至五只大海船。共49页,第11页我家的“胜泰坊”,坐落于古汤沟的北圩门外,也就是古汤沟的大圩门外,它是我曾祖父汤清一、父亲汤桂文所创办的。“胜泰坊”占地约五亩,拥有售酒门面房、曲房、磨房、酒库、仓库、大场房、池口房、骡马房及客房等房屋一百几十间,有固定员工一百多人,繁忙季节另招临时工,有骡马近十头,酿酒设备及酿酒工具齐全。指导制曲和酿酒的顶尖科技人员,叫“酒把子”,是用高薪从山西省请来的。单单“胜泰坊”一家生产的大曲酒,聚集一段时间,就可以装满一只五条桅杆的大海船。经常为“胜泰坊”装酒远销的五条桅杆的大海船,叫做“滨海殷福记”,“滨海殷福记”的船主,是我曾祖父汤清一的好友。中华民国初年,古汤沟酒和茅台酒,在海内外都享有同样的声誉,可以说:汤沟酒和茅台酒是一对双胞胎兄弟。民国初年,上海人对古汤沟酒和茅台酒的称呼是:“贵州茅台酒”,又称“贵州茅台”,简称“茅台”;“汤沟大曲酒”,又称“苏北汤沟”,简称“汤沟”。民国初年,在上海,大的宾馆、大的酒楼,举办大的酒会和招待贵宾,所采用的最高档次的酒只有两种,这就是“汤沟”和“茅台”,或用“汤沟”,或用“茅台”,二者必取其一。在上海外滩,有一家荷兰人办的酒馆,酒馆大门的正上方,有一副非常醒目的对联,从很远的地方就可以看到:右边写着:“浓香四射”,左边写着:“绵甜可口”,大门上方的横幅是:“汤沟大曲酒”。共49页,第12页列祖列宗我曾祖父汤清一的父亲叫汤桂文,汤清一是汤桂文的长子,汤桂文的父亲叫汤九怀,汤桂文是汤九怀的长子。汤九怀、汤桂文、汤清一,他们三代人,先后都是广大苏北地区的开明士绅。汤九怀是大清王朝的武举,汤九怀文武双全,大清皇帝还颁发给汤九怀武举文凭。汤九怀品德高尚,力大无比,他只用一只手抓住一头强健的大水牛的尾巴,叫人鞭打大水牛,大水牛用尽全身之力,我的老老太爷汤九怀,却站在原地纹丝不动,但他一双新新的布鞋的鞋底与鞋邦却分了家,恨地无环。汤九怀的美名,在广大的苏北地区,特别是海、灌、沭、涟地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我的老太爷汤桂文,为人正直,尤其关爱穷苦人,常常为穷苦之人打抱不平,他深受当地老百姓的爱戴。我的桂文老太爷,多才多艺,写一手好字,他酷爱收藏瓷器和名人字画。在他收藏的古物之中,最有价值的是我的老老太爷汤九怀的武举文凭,以及赵孟頫和米芾的几幅字画,这些珍贵的古物,直到民国初年还珍藏在我的曾祖父汤清一手中。我的曾祖父汤清一,才智过人、心地善良。“胜泰坊”大酒坊的大的部分收入,都被他用于救济穷人,当地人们都尊称他为“善人爹”,共49页,第13页“善人爹”的每名传遍了整个苏北大地。我的祖父叫汤明宇,英年早逝。我父亲兄弟三人,他名叫宜池,排行老三。我的大爷叫宜箴,少亡,留
本文标题:XXXX-7-25古汤沟酿酒业和我的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75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