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大冲旧改项目一期工程一标段基坑支护摆喷和钢管注浆施工方案中国有色金属工业西安岩土工程公司深圳分公司二〇一三年五月十一日大冲旧改项目一期工程一标段基坑支护摆喷和钢管注浆施工方案编制:审核:项目负责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西安岩土工程公司深圳分公司二〇一三年五月十一日摆喷和钢管注浆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及依据:1.1工程概况本项目位于深圳原大冲村内,深南路以北,铜鼓路以西,科技路以东,拆迁用地面积为47.12万平方米,开发建设用地面积为36.18万平方米,包括甲级写字楼、酒店、超大型购物中心、高尚住宅、公寓及保障住房。一期工程分四个标段进行开发,其中一、四标段为高层及超高层住宅、公寓及写字楼。项目西南侧为朗景园小区,为6栋住宅建筑,局部设二层地下室,基础形式为沉管灌注桩复合基础,基坑边坡距离建筑物约6m。朗景园小区段段基坑采用桩撑支护形式,目前南部东端已开挖到底,其它区段尚未完成开挖。根据监测数据及专家的意见,为防止基坑漏水引起地面沉降及位移进一步发生,在西南角基坑外侧增加一排摆喷桩,同时在基坑外侧靠近房屋处,施工两排倾斜的注浆孔。由于现场施工场地限制,摆喷桩无法施工,且钢管注浆仅A-A段和C-C段可以施工,其他部位因无施工作业面均不具备施工条件。1.2编制依据1.《大冲旧改项目一期工程一标段基坑支护工程设计变更(补充)通知单(编号:DC-26)及变更图》深圳市勘察测绘院有限公司2013.5.72.《深圳市大冲改造项目一期工程(铜鼓路以西)04-01地块场地详细勘察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深圳市勘察测绘院有限公司2011.123.《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DL/T5148-2001);4.《高压喷射注浆施工操作技术规程》(HG/T20691-2006);二、岩土工程地质条件场地内地层为素填土、杂填土、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砾砂、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层粘土、冲洪积砾砂,第四系中更新统残积砾质粘土。下伏基岩为燕山期粗粒花岗岩。各地层岩性及野外特征自上而下依次描述为:1、人工填土(石)层(Q4ml)①素填土层[地层编号①1]:灰黄、褐黄、褐红、灰黑等色。主要由粘性土组成,局部夹少量碎块石组成,新近堆填,结构松散。揭露层厚5.0m。②杂填土层[地层编号①2]:杂色,主要由混凝土块、砖块等建筑垃圾及少量粘性土构成,块石占40~50%,钻孔中所取块石为0.3~0.8m,碎石粒径为2~3cm,新近堆填,结构松散。揭露层厚4.1~5.6m。2、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砾砂[地层编号⑤2]:褐黄、褐灰等色,主要成分为石英质,混少量粘性土。饱和,松散~稍密。揭露层厚1.2~2.9m。3、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层(Q3al+pl)①粘土(地层编号⑥2):褐黄、黄白、灰白等色,花斑状结构,含少量砂砾及铁锰结核。湿,硬~可塑。揭露层厚1.7~2.0m。为Ⅱ级普通土。②砾砂(地层编号⑥3):灰白、褐黄等色,主要成分为石英质,混20%左右粘性土,底部夹少量卵石。饱和,稍密。该层颗粒由上往下逐渐变粗,底部多混石英质卵石,卵石直径多在2~4cm之间,次圆状。场地内局部分布。揭露层厚2.3~5.6m。为Ⅰ级松土。4、第四系中更新统残积层(Q2el)砾质粘土[地层序号⑧1]:褐黄、灰白、褐红等色。由粗粒花岗岩风化残积而成,原岩结构尚可辨认,含约20~30%的石英砂砾,稍湿~湿,可~硬塑,遇水浸泡易软化,稍有光泽,摇震反应无,干强度高,韧性高,风化不均,局部夹有强化岩块。场地内所有钻孔均见及,揭露层厚6.2~20.0m。5、燕山期粗粒花岗岩(γ53)粗粒花岗岩:为场地下伏基岩,粗细粒变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云母等。本次勘察揭至全、强、中、微风化带,各风化带特征描述如下:①全风化粗粒花岗岩(地层编号⑨1):灰白、褐红、褐黄等色。极软岩、极破碎,原岩结构较清晰,岩芯呈较坚硬土状,偶夹有强风化岩块。遇水浸泡易软化、崩解。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类。场地内层状分布,所有钻孔均见及。揭露层厚6.0m~13.0m。为Ⅱ级普通土。②强风化粗粒花岗岩(地层编号⑨2):浅肉红、褐黄等色。软岩、破碎。裂隙发育,斜长石多已风化成土状,钾长石晶形完整,岩芯呈坚硬土夹碎块状,手折可断,遇水易软化,强度降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类。场地内层状分布,所有钻孔均见及。揭露层厚7.2m~21.5m。为Ⅲ级硬土或Ⅳ软石。③中风化粗粒花岗岩(地层编号⑨3):褐黄色夹肉红色。较破碎、较软岩,裂隙较发育,裂面具铁染,合金钻头可钻进,岩芯主要呈碎块状,少量短柱状,岩芯锤击易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类。场地内层状分布。揭露层厚0.8m~2.0m。为Ⅴ级次坚石。④微风化粗粒花岗岩(地层编号⑨4):灰白、肉红夹灰黑色。较硬岩,较完整。裂隙稍发育,裂隙面呈闭合状,岩芯呈短柱~长柱状,岩石锤击声脆。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Ⅲ类。场地内层状分布。全部钻孔钻及,未钻穿,揭露层厚3.68m~4.88m。为Ⅵ级坚石。从基坑底面向下地层(即帷幕深度范围内地层)主要有:粘土、砾质粘土、全、强、中、微风化花岗岩。三、钢管注浆施工方案3.1设计参数注浆孔成孔直径110,内插直径48钢花管,间距1.2m,排距1.2m,注浆材料为42.5R普通硅酸盐水泥浆,水灰比0.45~0.55,浆液内可掺入适量的速凝剂,使其能尽早凝结。水泥浆应随拌随用,注浆压力为1~2MPa。3.2测量放线根据施工图测量放线,A-A、C-C剖面第一排注浆孔离基坑边约5.2M,第二排与第一排的间距为1.2m,注浆孔水平间距为1.2m;A-A剖面第一排注浆孔深度15m,倾角52°;第二排注浆孔深度10m,倾角38°。C-C剖面第一排注浆孔深度14m,倾角58°;第二排注浆孔深度9m,倾角48°。注浆施工时应先施工第一排较深孔,待施工完后7天再施工第二排注浆孔。3.3成孔施工钢管注浆采用地质钻机XY-1型钻机施工,孔径为Φ110mm,钻孔深度9-15米。钻孔过程中:对每个孔的地层变化,钻进状态(钻压、钻速)、地下水及一些特殊情况作好现场施工记录。如遇塌孔缩孔等不良钻进现象时,须立即停钻,采用套管跟进成孔或进行固壁灌浆处理(灌浆压力0.1~0.2MPa),待水泥砂浆初凝后,重新扫孔钻进。钻孔完成后及时进行清孔、放置钢管、注浆,防止长期放置坍塌。3.4注浆施工注浆前注浆管孔口先检查是否达到密封标准,以防漏浆,然后按设计比例配浆,采用注浆机压力注浆,注浆压力为1.0-2.0MPa,当注浆压力达到设计终压,持续2分钟以上,作为注浆结束标准。注浆采用水灰比0.45-0.55左右的纯水泥浆,每米水泥用量不少于80Kg(具体水泥用量可根据现场试验后确定)。注浆结束后,将管口封堵,以防浆液倒流管外。四、施工机械安排为满足施工进度的需要,避免人员窝工现象,须配置足够的施工机械设备,现对本工程主要机械设备作如下安排:注浆机械计划表序号机械或设备名称规格及型号数量产地制造年份功率KW生产能力用于部位备注1地质钻机XY-13北京2010良好钻孔自有2注浆机150泵2长沙200715良好注浆自有3全站仪索尼1日本2005良好放点自有4水准仪DS3-D2天津2005良好自有5电焊机BX1-500-11衡阳201120良好自有6切割机JQ40-11无锡20113良好自有五、现场劳动力安排为确保本工程施工进度安排要求,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我公司将集中优势力量参与本工程施工,把本工程列为公司重点工程,挑选技术素质高,身体素质好,思想素质优秀的作业人员进场施工,力争做到工种配套,调度灵活,安排合理。现将本工程各工种劳动力作如下安排:劳动力计划表型号工种所需人员备注1成孔钻机人员122注浆施工人员83测量放线34杂工35现场管理人员4合计30六、施工质量保证措施熟悉、审查施工图纸和有关的设计资料,进一步了解和分许注浆图纸文件。工程开工前,必须对相关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必要时,还应对部分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确保各工序的施工方法与质量标准均能符合规范要求。各工序施工完成并经自检合格后,必须报请监理工程师到现场检验合格后,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作业。在注浆过程中,如遇注浆量变化较大,应及时通知监理、设计、业主等相关部门,待确定方案后方可继续施工。七、工期保证措施该加固工程计划在30日历天内完成,如遇到方案调整或其他特殊情况,工期顺延。合理安排施工进度计划,严格按施工计划组织生产。选用施工技术熟练工人进行施工作业,配备足够作业工人,保证有作业面就有工人进行施工作业。配备足够的工程机械,提高生产效率。八、施工安全保证措施在工程开工前,安检工程师将会同施工队负责人对进场的工人进行安全教育。对施工期间进场的民工进行上岗前安全教育。对新职工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并加强安全知识的宣传与培训工作,切实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安全小组负责制定安全操作规程、细则、措施。在施工全过程,必须严格按安全技术保证措施的要求实施。施工队安全员负责监督、检查。每个电器必须配一个漏电开关,所有电线均采用完好的电缆线,所有开关必须安装在配电箱内,并设门,平时锁,专人管理。所有电器线路必须由专业电工连接,严禁私接乱拉。机械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合格持证上岗。作业人员必须是有工作经验的熟练工人。九、文明施工与环保措施落实施工环境保护责任人,对施工人员进行环保教育。开工前必须按程序要求向监理工程师和业主报送相关技术资料和技术方案,并在取得监理工程师和业主同意后才能开工,严禁未经许可擅自开工。做好改水、改路、改线工作,避免现场施工影响地方日常生活。设立安全警示标志、警示牌和围栏,防止施工过程中以外事故发生。维护地方的管线设施,施工时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护,如遇到以外损伤时,应及时报请有关部门进行修复。施工弃渣应集中堆放,统一处理,避免污染施工场地或污染周边环境。
本文标题:注浆施工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824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