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其它相关文档 > 《小石城山记 》解析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2语文唐宋散文选读广东教育出版社全国优秀出版社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塑造了一个孤独寂寞、性格清高孤傲的老渔翁的形象。老渔翁的形象是诗人自我形象的写照。诗人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江雪》诗正是柳宗元在永州写的。柳宗元作者简介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运城)人,世称柳河东,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哲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政治改革家。805年,柳宗元积极参加王叔文等人的“永贞革新”运动,但不久改革失败,王叔文被杀,柳宗元等八位改革人士被贬到边远地区当司马。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八司马事件”。此后,又迁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重视文章的内容,主张文以明道。写作背景柳宗元自贞元二十一年(805)起,在永州谪居十年。一代文豪,十年楚客。处于逆境之中的柳宗元开始了他一生中创作的辉煌时期。除了写出了许多抒发自己孤寂苦闷之情的诗歌(如《江雪》等)外,还写出了《三戒》、《捕蛇者说》等寓言、散文和史传文学作品,揭露社会的黑暗,反映人民的疾苦。最为出色的是他寓居愚溪五年中所写“清莹秀澈,锵鸣金石”的“永州八记”。本文便是柳宗元“永州八记”的最后一篇。“永州八记”是我国古代山水游记名作。依次包括《始得西山宴游记》、《钴姆(gǔmǔ)潭记》、《钴姆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等,这些作品把一山、一水、一石、一草、一木都摄入笔端。作者那生花妙笔使这些无情之物变得有性有灵。在中国古典文学的发展中,山水诗始于谢灵运,山水游记的散文应该说始于柳宗元。余秋雨先生曾经在《文化苦旅》中说:“中国文化中极其夺目的一个部分可称之为‘贬官文化’。随之而来,许多文化遗迹也就是贬官行迹。贬官失了宠,摔了跤,孤零零的,悲剧意识也就爬上了心头;贬到了外头,这里走走,那里看看,只好与山水亲热。这一来,文章有了,诗词也有了,而且往往写得不坏。”如果柳宗元不是被贬到永州,就不会有“永州八记”的问世。柳宗元的被贬,实在是他个人的不幸,却是中国文学之大幸!中国历史上,著名文人当中,是不是只有柳宗元一人被贬过?还有哪些著名文人被贬?柳宗元、苏轼、韩愈、刘禹锡、白居易,王安石,杜甫,欧阳修,张九龄,范仲淹等都被贬过。柳宗元被贬永州,乃有《永州八记》;苏轼被贬黄州,乃有《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赤壁赋》;白居易被贬江州,乃有《琵琶行》;欧阳修被贬滁州,乃有《醉翁亭记》。真是“诗人不幸,诗家幸”;文人不幸,文学幸啊。古人说: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确实是这样啊。假如我们的人生总是一马平川,那将会是怎样枯燥、黯淡的人生呢?《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朝(zhāo)重(chóng)(瘴zhàng)【译文】一篇谏书早晨上奏给皇帝,晚上就被贬官到路途遥远的潮阳(今广东潮州潮安区)去。想替皇上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云彩横出于南山,我的家在哪里?在白雪厚积的蓝田关外,马也停住脚步。知道你远道而来定会有所打算,正好在瘴江边收殓我的尸骨。熟读课文,注意读音。逾yú少北而东shāo垠yín睥睨pìnì梁欐lì堡坞wù疏数cù偃yǎn仰傥tǎng更gēng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jì越过边,界城墙上的女墙栋梁土堡密集俯,倒卧倘,或者朗读全文,整体感知:1、两段文字分别写了什么内容?2、在表达方式上有何不同?一、景:描绘小石城山的景致(记叙和描写)二、情:抒发作者的身世之慨(议论和抒情)写景为议论抒情做铺垫,而议论抒情是对写景的点化。这种描摹山水与抒情言志相结合的手法开创了唐宋游记散文即事入理、物我相融的风气,成为后代作家学习的典范。从《岳阳楼记》到《醉翁亭记》,从《游褒禅山记》到《石钟山记》,都从柳宗元那里汲取了营养。课文赏析:第一段自西山道口径北,逾(越过)黄茅岭而(表顺承)下(名作动,向下走),有二道:其一西(名作状,向西)出(伸延),寻之无所得;其一少(通“稍”,稍微)北而东(名作动,折向东面),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名作状,河流)分,有积石横当(横截)其垠(边,界)。其上为(形成)睥睨(城墙上的女墙)、梁之形;其旁出(耸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消逝)。环(名作动,盘旋攀登)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表转折,却)生嘉树美箭,益奇而(表并列,而且)坚,其疏数偃仰(疏密有致,或俯或仰),类(恰似)智者所施设(布置,安排)也。1、作者是抓住小石城山的什么特点来描绘的?请用文中的一个字来回答。2、小石城山之“奇”表现在哪些方面?划出原文的句子。其上为睥睨、梁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山形之奇;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山洞之奇;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山树之奇。一、景:描绘小石城山的景致(记叙和描写)3、小石城山的美景在作者眼里真是天然造化、鬼斧神工,在这样偏僻的地方发现了如此的美景,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叹?“类智者所施设也”。(这么鬼斧神工的奇丽风景只有神灵才能创造得出来,绝非人力所能为,作者感叹此景只应天上有。)此句在文中的作用:①唤起读者的共鸣②自然而然地引出下文(“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课文赏析:第二段噫!吾疑造物者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有无久矣。及是(到了这里),愈以为诚(确实)有。又怪(意动用法,奇异)其不为(创造)之中州,而(表转折,却)列(放置)是夷狄(偏僻荒远之地),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通“技”,技艺),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傥(倘,或者)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有人)曰:以慰夫贤而辱(形作动,屈辱,贬谪)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形作动,少出)人而多(形作动,多产)石。”是二者,余未信之。思考:作者在第二段中以什么作为议论的话题?“造物者的有无”。再读理文思:●小石山的景色,引发了作者对“造物者之有无”问题的探讨,作者最后是信其有,还是信其无?为什么?品读第二段:议论:造物者之有无?久疑诚有果无乎?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怪愤那么,作者写山石的用意何在呢?思考这个问题,请大家回到本段的第一句,为什么作者说“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作者为什么要怀疑造物者的存在?人在什么时候才会怀疑上苍的存在,对上苍发出疑问和呼喊?请大家调动平时的阅读经验和自己的生活体验思考这个问题。提示:司马迁在《屈原贾生列传》中用文学性的话概括了这种现象,这样一段话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发。“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dá),未尝不呼父母也。”(天是人的起源,父母是人的根本。人们处境艰难就追念本源,所以人在劳累、辛苦、疲倦、困惫时,没有不喊天的;在疾病、痛苦、凄惨、惊惧时,没有不呼父母的。)被贬官。因为柳宗元遭遇到这么不公平的待遇,在永州的十年都愤懑之极。所以,“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一句作者运用象征手法,以小石城山的奇石自比,抒发了个人的身世之叹,愤懑之情。小石城山柳宗元小结:写石山之意图为何?景秀却被弃置荒地才高却被放逐天涯借物喻人象征●“是二者”有人认为这是两种人对柳宗元的劝慰之词,那么这两种劝慰之词的言外之意是什么?作者为什么不相信这两种说法?有的人说,造物者用这些美景来安慰像你(指柳宗元)这样的人,言外之意就是,那么,你就以欣赏山水度日吧,不要再有非分之想,也无需终日愤愤不平,安于现状吧。有的人说,永州这个地方的灵气,只合适造奇石而非人才,所以永州少人才而多奇石,永州人都是平凡人。言外之意是,永州本来就少人才,朝廷不重视也是正常的,柳宗元无需再执着于自己的抱负,像一个永州的普通人那样生活下去吧,这是要柳宗元甘于平庸。【言外之意】柳宗元不相信这两种说法,这两种安慰之词都不能代替或者抚平柳宗元心中最真实的想法。那柳宗元相信什么呢?他心中最真实的想法是什么呢?柳宗元不相信第一种说法,表明他并不满足于在游山玩水中优游度日,对这种生活现状他是不满意的,他想摆脱现状。柳宗元不相信第二种说法,那就是他不承认永州只有奇石而没有人才,他觉得永州也有人才,比如说柳宗元自己,他应该到中州施展他的抱负。柳宗元在被贬官期间,还创作了像《捕蛇者说》、《三戒》等作品,表现了柳宗元关注社会现实、关心民生疾苦,忧国忧民的情怀。为什么这么说呢?小结:“是二者,余未信之”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欣赏山水,安于现状永州本少人才,甘于平庸想摆脱现状不甘平庸,要施展抱负明代著名文论家茅坤:“借石之瑰玮,以吐胸中之气。”表面写景,实为言志,所以自然山水也是人文山水。课文小结寄情山水的背后是……实际上做了什么?被贬——寄情山水——一直坚持在做什么?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柳宗元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被贬柳州】【赏析】此诗作于元和十二年(817年),当时柳宗元被贬柳州。政治上,有抱负不得施展;生活上,远离了亲朋故旧,生性敏感的诗人在此愁绪满腹、痛苦抑郁。这时,好友浩初上人从临贺到柳州看望诗人。秋高气爽的时节,诗人与友人登山观景,或许本意是想借山光水色消解愁怀,不想却反而触动了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诗人登上山顶,所见何物?是满目“海畔尖山”么?非也,乃是把把利剑!一把把切割着他的寸寸愁肠。这样化虚为实的笔法,不但把握住了胸中的“痛思”,而且把这痛思成功地传达给了读者,使得读者仿佛也面临利剑割肠的切肤之痛,通过这样的“同感”而感受到诗人真切而沉痛的思乡之情。“行则膝颤、坐则髀bì痹”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员外司马,是编制外不得参与处理实际政务的闲官,一个“罪官”。对于柳宗元的政绩来说,永州的十年对他来说是一片空白。这不能怪柳宗元,因为统治者不让他管事,不让从政,何谈政绩?这时候,柳宗元个人的生活可以说是悲惨不堪。柳宗元远谪永州,和他一起上路的,还有他六十七岁的母亲卢氏。柳宗元和家人到了永州之后,连安身之地都没有,还是在一位和尚的帮助下,寄宿在龙兴寺。卢氏年事已高,又经过长途跋涉,再加上永州简陋的生活条件,到永州不到半年,就去世了。【被贬永州】慈爱的老母的去世,对柳宗元是一大打击,他个人婚姻生活的不幸,也是心中一道难以言说的伤痛。以前在长安,他二十七岁那年,妻子杨氏去世了。他没有再娶,却同一位坊间女子有了感情,生下一个女儿,名叫和娘。由于这位坊间女子身份特殊,他不便曝光两人的地下恋情。所以私生女和娘长到五岁才认她为女儿,他将和娘带到永州之后,和娘又在十岁时夭折了!丧妻、贬官、丧母又丧女。命运就是这样接二连三地毫不手软地打击着柳宗元,这时候他的身体差不多垮了,他自述“行则膝颤、坐则髀痹”,差不多成了一个废人。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小石潭记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是无言的泪水是不渝的理想是固穷的执着是百姓的爱戴是文名的万世流芳是不屈的高贵灵魂!“一腔心事付幽胜,多少凄楚烟水中!”寄情山水的背后是……[细
本文标题:《小石城山记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98852 .html